安徽天长:让惠及群众成为高质量发展“应有之义”

冬日午后,城南的天长高铁站工地上,8台旋挖钻机开足马力,机器声轰鸣。几年后,随着宁淮城际的开通,天长将迈入“高铁时代”——这是60万天长群众翘首以盼的大事。
宁淮城际天长高铁站施工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安徽省天长市,地处皖苏交界,是一座由滁州市代管的县级市,经济总量位列全省县域第四。在这里,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是高质量发展“应有之义”。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走进天长市文化艺术中心,《茉莉花》的悠扬旋律扑面而来。这首广为人知的民歌,由天长籍作曲家何仿改编流传于当地的《鲜花调》而来。
文化艺术中心名副其实,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少儿图书馆、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载体汇聚于此,使其成为节假日、周末市民享受文化生活的首选地。它的设计独具匠心,从空中俯瞰,三座单体建筑恰好组成一朵绽放的茉莉花。
一街之隔的天长市全民健身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一街之隔的天长市全民健身中心,占地220亩,总投资超过7亿元,足球场、篮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游泳馆应有尽有,还贴心地设置了700个停车位。放诸全省县域,甚至与天长毗邻的5个江苏县(市、区)相比,这处场馆都可圈可点。
千方百计满足市民文化、体育需求同时,天长着力打造生态、教育、医疗等优质民生项目。
茶余饭后,不少天长人会选择漫步红草湖湿地公园。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南园竟斩获了“鲁班奖”——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近5年,天长建成公园、街头游园34个,形成“300米可见绿、500米可见园”的格局。
红草湖湿地公园的健身步道。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迎来首批学生,结束了天长没有高校的历史。“目前,我们在校生达5000多人。”据园区党委书记蒋元春介绍,园区不仅是教学单位,还承担着对当地环境综合观测等科研职能。
仅几分钟车程之遥,同样由外地引入的天长泛美航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已于今年9月招生,为天长学子求学提供更为广阔空间。
天长泛美航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场。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不久后,天长市中医院新区就将开诊。这座按照三甲标准设计的医院,将大大提升天长市民的就医获得感。
“我们还组织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50项民生实事。”天长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何允斌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所有项目的年度目标基本完成。
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构筑起天长引人、养人的环境。得益于此,城市人口实现净流入。
反过来说,人口净流入带来了人口红利、塑造起人才优势,又使得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投入,让大伙看到更多变化、得到更多实惠,使群众更加放心、安心、舒心、暖心。”何允斌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