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药都新城”奋进新征程丨亳州东南望 “药都新城”起

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 王晓飞
2023年12月05日15:20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时光流转,在安徽亳州这片土地上,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故事不断书写,有的是关于一个人,有的是关于一件事,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座城。

十年间,“中华药都”东南,亳州高新区作为“药都新城”奋发崛起,不但成为亳州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还汇聚了“南湖”、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等众多城市地标,以及雷允上、修正、天祥等大批知名中医药企业。

人们会为“药都新城”的崛起而感慨,也不禁要问这是怎么实现的?侧身旁观,亳州高新区的拔地而起是一段段文字、一个个数字,可身处其中却会发现,那是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有的是关于创业的励志故事,有的是关于幸福的温暖故事。

无人机拍摄南湖及周边一隅。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无人机拍摄南湖及周边一隅。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奋斗

亳州高新区位于亳州市主城区东南部,如今道路宽阔、高楼林立、风景秀丽、繁荣热闹,已成为城市新中心,可在10年前,在亳州市民看来,这里却是偏远的城郊。

1993年,亳州高新区的前身“亳州经开区”成立,2013年7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与亳州市原南部新区整合,开始二次创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十年时间,仿佛弹指一挥,可身处其中,才能明白新城的来之不易。

周翔,在这片热土已经工作了18年,如今是亳州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在参加工作的最初几年,他跟同事们可以说每天都在“下乡”。

“过了药都路,几乎都是乡村,但当时能明显感觉到,路网的变化日新月异。2013年左右,高新区的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开始逐渐完善。”周翔说,当时老城区的人到新区来一趟,还会感觉很新鲜,但5年左右,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九方制药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九方制药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无数建设者的起早贪黑、顶风冒雪,让“药都新城”逐渐从蓝图中走向现实,与此同时,推动城市运转的各项机制,也在全力运转、升级完善。

作为亳州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是亳州高新区的三项关键工作,究其目的,是让企业来得了、留得住、能发展,与城市共同成长。

2011年,叶嘉来到这里后,就一直从事为企服务工作。

“从‘帮办’到‘代办’再到‘免申即享’,从‘线下办’到‘线上办’再到‘一口收办’,理念和技术的不断提升,目的就是让企业感受到便利,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叶嘉说。

近年来,亳州高新区陆续建立了工业项目服务全流程、涉企诉求“一口”收办闭环管理、“办不成”问题“兜底办”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12371”工作要求,为辖区所有企业提供从签约到投产、从建设到发展的全流程、全渠道、全方位服务。

2021年,亳州高新区把“四送一服”工作领导小组,从经贸发展局的一个科室提升为管委会直管部门,今年更是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整合资源力量,优化职能配置,成立企业服务局,专门负责全区创优营商环境工作,经验丰富的叶嘉担任该局副局长。

无人机拍摄南湖社区及周边。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无人机拍摄南湖社区及周边。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筑梦

亳州因药立市,亳州高新区因药而兴。

作为“药都新城”,现代中医药是亳州高新区的首位产业,其既是“中华药都”城市梦想的承载之地,也是很多个人梦想的成就之所。

2020年,雷允上药业集团全资收购亳州高新区一药企,并更名为安徽雷允上,成为该集团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2021年9月,安徽雷允上决定从外省市引入药品品种“黄厚止泻滴丸”。

药品生产“迁移”并不简单,不少都需要多年才能完成,但在亳州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的努力下,“黄厚止泻滴丸”的引入走上“绿色通道”,仅用一年就实现快速投产。

“我是从外省过来的,到亳州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顾虑。”安徽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铁锋说。

安徽雷允上药业生产车间5。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安徽雷允上药业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3年时间,安徽雷允上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今年预计销售收入超过7亿,税收也将过亿。今年,安徽雷允上开始了中药一类新药的研发,虽然资金投入大、研发时间长,但刘铁锋表示,企业敢于投入、敢于创新,就是因为对亳州高新区有信心。

安徽九方制药是亳州本土企业,也是最早一批入驻亳州高新区的企业。

“企业发展逐渐迈入‘快车道’,与高新区持续高效的帮扶是分不开的。”安徽九方制药副总经理路大勇介绍,此前企业老厂房产能有限,如果异地建设,需要变更药品品种生产场地,耽误企业生产,在亳州高新区的协调下,最终拿下邻近土地顺利开展二期建设,如今企业的药材提取能力、成品生产能力都是之前的10倍。

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可以在亳州高新区静下心来忙生产、忙经营、忙发展,同时也成为亳州高新区的金字招牌,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

近年来,亳州高新区聚集了华润三九、中国中药、苏州雷允上、修正药业等上市公司和全国百强中药企业,到2022年,已拥有以中医药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四上”企业360家,年均增速26%,实现营收766亿元。

2019年,亳州高新区成为省级高新区,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南湖家园小区一隅,居民在闲话家常。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南湖家园小区一隅,居民在闲话家常。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幸福

新城崛起,也是一个个幸福故事的汇集。

“我们这里的工业以中医药为主,不会影响居民生活,很适合走‘产城融合’的道路。”亳州市高新区项目建设局副局长茹心魁说。

行走在亳州高新区,宽阔马路四通八达,“南湖”、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万达广场等城市地标不时出现,在美丽景色与热闹街区之间,是一个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居民区。

今年73岁的薛荣玉,住在“南湖”附近的南湖家园小区,提起近年来生活的变化,他连说“想不到”,想不到这里变成了城市,想不到自己住进了楼房,想不到小区会管理得这么好。

南湖家园是一个还原小区,居民大都是此前的当地村民,2017年陆续交付。为了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南湖家园社区不断探索“党建+社区治理”新模式。

南湖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李秋分介绍,社区以“社区党支部-楼栋长-党员模范岗”为框架,实施三级网格管理模式,实现辖区党员管理全覆盖,并就近选配党员担任楼栋长,有针对性地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

社区负责人上门了解居民家庭情况。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社区负责人上门了解居民家庭情况。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我是10号楼的楼栋长,前几天,7楼一个住户家里停电了,给我打电话反映,我直接跟物业联系,他们很快就过来把问题解决了。”薛荣玉说。

为了及时响应群众需求,南湖家园小区还组织每栋楼成立一个微信群,社区、物业派人入群。经过几年的磨合,如今群众对社区、物业工作认可度越来越高,小区物业费缴纳比例,从最初的不到一半上升到现在的90%以上。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在社会治理上下功夫,在为民服务上花心思,给群众带来更多幸福感、获得感,类似的故事在亳州高新区还有很多,而未来还会更多。

“目前,亳州高新区紧紧围绕亳州市‘六一战略’,以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抓手,全力推进‘世界中医药之都’的核心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试验区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现代中医药产业集群,建成环境优良、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药都新城。”亳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红锋说。

(责编:关飞、李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