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村投公司”的春天
16年前,葛现贵竞聘村委会主任时做梦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乔楼村竟会以村委会名义成立公司,自己还当上了“CEO”。
当下,现代化建设正高歌猛进,乡村振兴千帆竞发。在资源相对贫乏的皖北乡村,如何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亳州市谯城区这几年一直在“探路”,立德镇乔楼村更是走在了最前列。
从软弱涣散村如何嬗变成先进村?乔楼村的故事,乡村振兴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解锁新身份
乔楼村是谯城区东南部的一个偏僻小村,葛现贵在这里生活了50年,2007年当选村委会主任。
村里流行“外出打工”,劳动力纷纷外流,有手艺的出门做手艺,没有一技之长的到外面卖苦力,村里不见青壮年,只剩老人、孩子和狗。
村里有些零散土地被闲置,葛现贵觉得可惜,就趁着过年挨户问:“你家地不种,租给我呗!”四分、一亩、三亩……零零散散地攒了100亩。
2014年,中央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葛现贵又流转近900亩土地种植粮食,除去地租,一亩地还能净赚1000元。
村民靠着自力更生,手里攒了些钱,但村委会却穷得叮当响。村书记心思不在村子发展上,村里欠了一屁股债,村民怨声载道,乔楼村也戴上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
要尽快改变乔楼村的窘况,必须选出一位真正为民的“当家人”。村两委换届选举,镇里下派来的新书记走马上任。大家拧成一股绳,3年间,债务的窟窿填上了,217户贫困户顺利脱贫,村子逐渐恢复活力。
2020年4月,区里下发文件,要在谯城区21个乡镇235个村成立振兴公司。
“啥是振兴公司?”葛现贵头一回听说这个词儿。
“振兴公司就是村投公司。就像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建立合作,就必须是代表政府的公司跟公司合作。今天做乡村振兴,就一定要有村投公司。”
“建立村级经济创业平台,通过拉动产业发展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继而反哺农民,是一种客观而理性的‘创新式回归’……”
在镇领导那里,葛现贵总算把这个词儿搞明白了!
政策出台了,啥时候开始干?立德镇率先响应,组织各村干部召开会议,葛现贵当选村振兴公司的法人代表和“CEO”。
成立公司容易,可接下来该怎么干?
“向银行贷款,流转土地种粮食!”葛现贵说。“让农户进行土地入股,成为我们的股东。公司和农户签订合同,再统一把土地交给规模经营户经营。”
村干部们面面相觑。“这样做对老百姓和公司有啥好处?”村委委员唐陈问。
“农户把地租给大户,地租一亩多少钱?”
“都是他们自己谈的,价格不一,大概五六百元一亩吧!”
“咱一亩地给农民700元,再租给大户,每亩收50元服务费!”
听葛现贵这么说,大家更不理解了,“农民肯定愿意,那大户图啥呢?”
“过去因为地租价格不一,农民租地反悔,矛盾不断,咱虽然收取服务费,但他们与咱签合同能避免很多矛盾。”
大家频频点头,葛现贵接着说:“而且公司那50元服务费也不白收,每到收获季,大户都为等不到农机而发愁,咱公司购买农机,成立服务队,再由村里统一与农机合作社签合同、优先为大户提供耕、种、收、销等一条龙服务!”
村干部们听着,脸上露出兴奋的神情,这时,村委会副主任、会计孙恒明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流转土地、买农机,钱呢?”
“拿公司营业执照,到银行贷款!”葛现贵信心满满。其他人却满心疑虑,“这……要是赔了咋办?”
“赔了算我的!”葛现贵拍着胸脯说,他已经算好了一笔账,心里有底气!
“葛主任都这么说了,咱还说啥,干吧!”孙恒明起身说道。
营业执照很快就办下来了,谯城区立德镇乔楼村振兴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拿到营业执照,葛现贵就马不停蹄地到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批了200万元,比想象的多了一倍。
2020年7月,村书记被调任,村两委换届选举,葛现贵全票当选乔楼村党委书记。
梦想变现实
“喂!喂!我是葛现贵,给大家伙儿说个好消息……”葛现贵坐在村广播室,对着裹着红布的话筒,将村里成立振兴公司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讲给村民听,鼓励村民入股。
村民葛兴初从屋里快步走到院子,竖起耳朵听广播,随后大步朝着村委会走去。
“一亩地真给七百吗?”葛现贵刚打开广播室的门,就被站在门口的葛兴初吓了一跳。
“真嘞!老哥,先给你钱,再签合同,咋样?”
“一亩地多挣二百块嘞,好啊!”葛兴初笑出了一口白牙。他的儿子和儿媳都在外打工,他就将家中21亩地便宜地租给了种粮大户,“有人把地租出去了,租金还没见着嘞!租给村里,不怕恁赖账。”
听说租金涨了,村委会门前排起了长龙。签了合同的,每人都领到了一个小红本——股权证,这是他们参与村集体经济的凭证,能在公司决策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决策的制定过程,享受公司盈利后的分红。
坐在自家门前,看着大家拿着小红本兴高采烈地走过,村民崔先旗心里不是滋味儿,他流转土地做规模种植有3年了,农民的地如果都租给振兴公司,他农场主的美梦怕是要碎了!
第二天,葛现贵找到了他,将规模经营者与振兴公司签订合同承包土地的好处详细讲给他听。
“你家租的那1000亩地,也经过公司了?”崔先旗问。其实大户们都有疑虑,“村干部也是人,不签合同,不放心!”
葛现贵笑了:“我第一个签的合同,早就拿出5万块钱服务费交给公司了,不信你问问?”
“我信!”崔先旗把心放进了肚里。
乔楼村在23个自然村共流转了8000余亩土地,占所有耕地面积的80%,其中600余亩零散土地由公司直接耕种,其余集中连片流转给大户。
当年夏收时节,崔先旗就体验到了新型土地流转模式的便利。
振兴公司用62万余元贷款购买了两台小麦收割机和一台玉米收割机。农作物一喷三防时,优先满足种粮大户的田管需求,收获季,村里的服务队出马下地收割,机器不够用,就以公司名义随时调配农机优先为大户收割,服务价格也比散户每亩便宜20元。
崔先旗坐在地头,啃着服务队送来的甜西瓜,看收割机在地里奔忙,收获的小麦直接由服务队交给收购商,崔先旗就等着数钱,他感叹:“这50块钱,花得值!”
振兴公司自己耕种的600余亩地也获得了大丰收,除去成本,净赚40余万元。
公司挣钱了,股东们也受益了,乔楼村召开土地流转分红大会,村民一大早就赶到了村委会院内。镇领导也来到现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葛兴初第一个上台,按照他家流转的土地面积,领到了420元,现场还有300名股东和葛兴初一起,领了近10万元分红。
迎来新希望
2021年6月,《谯城区做大做强振兴公司 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实施方案》出台,方案给出了四条工作举措,其中就有“依托振兴公司,加快土地流转”,还有一条是“村集体加强摸底清查,盘活现有‘三资’”。
乔楼村也有一些闲置资产,比如郑庄小学被撤并,留下了占地五亩的校园。
2022年初,葛现贵发现隔壁的铁庄村生产销售粉丝,效益非常好,从小看父母做粉丝长大的葛现贵,对粉丝加工的程序可以说一清二楚。他提出,公司自己种红薯,利用闲置校园开粉丝厂。
乔楼村振兴公司将集体流转的50亩地种上了红薯,又在闲置校园院内建了200平米的厂房,配置了粉丝加工机械,请了一名专业师傅。
11月份,红薯成熟了,公司聘请村里的20余名脱贫户到厂里晒粉丝。
乔楼村的纯红薯粉丝受到了村民的欢迎,粉丝产量一天达一吨,基本都被本村村民通过宣传推广,自己在朋友圈就“消化”掉了。
2022年,粉丝厂收益11.7万元。2023年,公司又种植了170多亩红薯。
村里主干道的5条沟渠天旱无水、雨天内涝,等同废弃,那就也利用起来!
公司清沟沥水,将村里全长14公里的沟渠全部疏通一遍,保障通水顺畅。这项大工程,村振兴公司不仅没花钱,还赚了不少,这是咋回事呢?
正在建设的亳蒙高速一期工程距离乔楼村仅1公里,葛现贵代表公司与高速施工方谈成一笔生意:村里清沟产生的废土无处堆放,我们拉过来给你们使用,这样村里有收入,你们也省了一笔运费。
除去租用机械、人工工资的花费,公司收入72万元,公司与自然村村民组五五分,村民组将这些钱全部拿去给村民分了红。
“没想到这废沟还能让咱挣一笔钱。”村民们脸上乐开了花。
张元自然村的乡亲们心里更美,因为他们村里还有一个废弃的坑塘,公司把坑塘清理出来,无处堆放的废土获得了22.32万元收益,给村民组分了一半。公司与一位村民签订合同,以每年1750元的价格将坑塘租给他做鱼塘,租金也全部拿来给村民分了红。
2022年,乔楼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20余万元。现在,村里安装了38盏路灯,建了3座桥,修了20米路,疏通了下水道……这种“财大气粗”的惠农方式深受群众拥戴,干群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过去的“软弱涣散村”彻底蜕变成了“土豪村”。村里现在流行一句话——“村里有钱好办事”。
乔楼村在振兴公司发展模式上的“探路”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效,也吸引了周边乡镇,甚至周边县市前来学习。
村里有钱挣,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开始“回流”,一名大学生放弃1.6万元月收入的工作,回乡搞养殖,“在大城市奋斗十几年,才能买一套鸟笼子大小的房子,广袤农村,更是大有可为!”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显然,“村投公司”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亳蒙高速工程正加速建设,距离乔楼村两公里的亳州机场预计2024年底通航,葛现贵似乎又看到了振兴公司的新商机……(亳州新闻网 曾莹莹 刘景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