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绩溪“找回”耕地 归来仍是“良田”

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2023年11月07日15:39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站在半山腰,俯瞰过去,成片的梯田,已被绿油油的油菜铺满,“种下去一个月不到,就已是肉眼可见的绿,来年开春将是整片的油菜花黄。”绩溪县家朋乡自然资源和规划所负责人黄兴憧憬道。

谁能想到,家朋村苦竹竿组这片共80亩的耕地,在一个多月前还是一片核桃林。说起变化,这要得益于绩溪县开展的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专项行动。

黄兴介绍,这片梯田位于山垅,因为交通不便、水利设施缺乏、村里劳动力外出等原因,几乎就是一片失管的核桃林。由于属于流失耕地,白露核桃开杆之后,在征得村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整治,累计腾出耕地近80亩,涉及村民60多户。

绩溪县家朋村苦竹竿组治理后的梯田已经陆续种上了油菜。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绩溪县家朋村苦竹竿组治理后的梯田已经陆续种上了油菜。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在他眼里,过去几乎无人打理过问的核桃林,在复垦精耕中逐渐“苏醒”,将变成种满油菜、玉米作物的“希望田”。

“流出去的耕地,必须找补回来;被占用的耕地,必须恢复原状!”绩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汪业荣介绍,根据“二调”结果梳理,绩溪县流失耕地5.19万亩,确定实际恢复任务4.064万亩。按照目标,今年耕地恢复计划任务为4070亩。

绩溪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山多地少,向来就有“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连片耕地少,且多为坡地。

在汪业荣看来,开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整治,找回耕地行动,为的就是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在绩溪县伏岭镇成功村,35亩平整过后的土地,已然看不出过去被撂荒的样子,地里的萝卜郁郁葱葱,一片生机。

在伏岭镇成功村,恢复后的耕地长满了萝卜。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在伏岭镇成功村,恢复后的耕地长满了萝卜。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以前都是些竹林和核桃林,一年下来,除了挖笋子和打核桃,几乎无人问津,处于半撂荒状态。”绩溪县伏岭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负责人胡育林介绍,现在全部恢复成水田和旱地,这一块拢共是35亩。

“把核桃林和竹林改成耕地后,政府会不会就不管了?”“我们能在改造前后获得哪些收益?”……真的要动工找回耕地,部分村民却提出疑虑。

今年66岁的章云桂就是其中之一。

家住绩溪县伏岭镇成功村合庄自然村的章云桂,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一下子要把核桃树和竹子砍掉改回耕地,多少有些不舍。

面对老章的顾虑,作为村支书的程东荣没少上门跑,他给章云桂算了笔账: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协议后,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还有去青补偿费,闲暇时还可以到承包土地的种植大户那务工,都是些地里的手头活,有工资性收入。

账理清楚了,心头的疙瘩就解开了。就这样,章云桂带头签下了协议,成了村里头第一批支持找回耕地的村民。

“老张2亩多地,土地流转加上青苗补偿一起,合计费用是11760元,施工前款项直接打卡到账。”胡育林印象深刻,打款的时候,老章手机还收到了到账短信。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在绩溪,耕地迎来明显变化的,还有瀛洲镇仁里村的一块砂石加工项目地。

“眼前看到的80多亩耕地,过去堆放了几十万方的山体块石,当初是合福高铁建设的砂石料临时堆场。”瀛洲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负责人王帅介绍,2022年开始清运整治,两个月的时间,变堆场为耕地,目前已经收了一茬蜜薯。

为确保新增耕地种得下、种得好,而且有人种、长期种,避免恢复的耕地再次出现“非农化、非粮化”,绩溪县也制定了对耕地承包经营户进行耕种补助的政策措施。“确保一分耕地不闲,一分闲田必种,通过持续找回耕地,为农民增收扩渠道,为乡村振兴添活力。”汪业荣如是说。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