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多举措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近年来,宣城市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强化意识和担当,扛牢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全力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有效提升了长江大保护水平。
全盘治理城镇污水垃圾。投资9.7亿元,启动主城区污水管网整治修复工程,力争在年底前解决市政污水管网错漏混接问题,切实完善城市排水系统,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80%以上。加大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已建成3座垃圾焚烧厂,实现宣城市全域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处置,并对2021年以前在运行的4个垃圾填埋场,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封场治理与生态修复。
全线消除工业污染。全面排查整治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污水管网建设、老旧破损、错漏混接等问题,实施园区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建立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市域4个省级化工园区认定,推行化工企业“一企一管、明管输送、实时监测”。针对性加强磷污染综合治理,制定宣城市“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方案,重点排查整治磷肥企业、含磷农药企业、磷石膏库,并以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水体及人口密集区为重点,关停取缔一批,消除“三磷”环境隐患。
全力清理农业农村污染。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施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2%以上,连续7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双下降”,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均达81%以上。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6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实现27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提前完成“十四五”19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全程监管船舶与港口污染。聚焦船舶污染防治,督促港口企业、水路运输经营者落实减污降碳主体责任,推动船舶垃圾接收、转运、处置形成闭环,形成“船-港-城”“接收-转运-处置”全链条监管,建成全省首个“零碳码头”和“零碳船舶”。开展船舶和港口污染物专项整治,实现船舶污染物全过程监管。
全面保障饮用水安全。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实施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完成2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调整。同时,开展水源地“清零行动”,全市1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规范化建设,建立预警监测体系,全面加强194个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树立标识标牌,动态建立入河排污口清单,对“清零行动”发现的9个问题以及水源地专项审计反馈的21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特约记者 周明助 全媒体记者 王肖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