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文化体育>>教育

安徽师大万名学子在“自找苦吃”中“自我蜕变”

2023年08月04日11:37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白天顶着烈日测量实地数据,晚上沐浴星空在电脑上绘图确实辛苦,但想到‘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想到我们可以发挥理工科学子专业所长助力红色精神传承,利用信息技术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这些红色基地,我就浑身充满了干劲。”来自安徽师范大学计信学院的周凌峰和他的小伙伴们在这个暑假来到王家坝抗洪纪念馆,采用VR和3D建模技术,通过unity平台真实还原红色基地实景,打造线上“云端红色展馆”。几百万个几何面、几百万个设计顶点,几百万条建筑线条,一个个完整的VR模型,全天实时在线的“红色课堂”就是他们实践团队的成果。

VR科技创新“项目e站”团队共同讨论项目实践。安徽师范大学供图

VR科技创新“项目e站”团队共同讨论项目实践。安徽师范大学供图

和周凌峰一样,今年共有11334余名师大学子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在“自找苦吃”中锤炼“真”功夫。新闻与传播学院将红色故事与新媒体融合,开展红色教育宣讲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走访抗美援朝老兵,讲好英雄故事;用这群“00后”的话来说,“自找苦吃”才是青年人赓续红色基因的正确打开方式。学校今年共组织625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结合专业特色,通过“理论+宣讲”“理论+走访”“理论+参观革命基地”等形式,深入红色基地、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精神。

乡村振兴征途上的青春力量

“直播售卖当地特色产品是互联网新风口,我们想帮助茶农掌握这个‘新农活’。”江文跟随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去往六安金寨,走进茶农佘荣传家中,通过电商直播的方式帮助茶农售卖茶叶。在团队举行的两场近三小时直播中,近千人齐聚云端,销售收益十分可观。

除了创新电商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外,师范大学的爱心支教项目也是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助力。物电学院千方爱心学校连续十八年开办暑期义务补习班,累计开展1200余堂优质科普课程,将自然科学的奇妙带给大山的孩子们;体育学院“阳光体育”爱心夏令营项目已在全国20余市设立志愿服务基地,持续传递体育热情;地旅学院“情系川皖·圆梦巴蜀”山区留守儿童支教团在十六年的支教过程中不断积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线上支教”的可行性……

“我们今年换乘了三次交通工具跨越两千多公里的距离才来到了实践点。一间教室、一张乒乓球桌、3张行军床和2张木板床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队员间经常打趣说我们是地为床,天为被。但是我觉得生活上一时的苦,换来一点孩子们未来的甜非常值得。”体育学院赴四川雅安“阳光体育”爱心夏令营实践团队队长刘昕馨感慨道。

传统非遗文化中的青年表达

“来之前我就知道自己一定会被这些传统非遗文化‘圈粉’,可实地考察才知道岂止是圈粉,是深深折服。在这个媒介时代,我很自豪可以借助新媒体让安徽的非遗文化被全世界看见。”暑期社会实践队员张义曜所在的“融能+赋能皖美非遗文化传承”团队重点致力于非遗文化的图文和视频推广。团队成员对接热点话题,创意制作“挑战拍100组非遗文化大片”系列作品,以加入非遗元素拍摄青春写真的方式探索非遗文化的年轻态表达,成功在抖音平台引发广泛关注。

去年运动会之际,体育学院根据非遗项目嬉鱼灯创编的节目火遍全网后,今年暑期又将视线对准了“稚凤舞”。实践队员们走进稚山村,主动学习当地方言只为听懂村民们的指导,从学习斩一根竹子到参与制作并学会舞动稚山凤舞,成员们主动克服困难,在享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甘之如饴,在实际参与中感悟着传承手艺人坚守非遗技艺的匠人精神。

音乐学院非遗舞蹈艺术团队赴肥西县柿树岗乡开启了一段与非遗“打莲湘”的“双向奔赴”。同学们身着五彩衣,手持莲湘棒,轻移舞步,敲出悦耳韵律。

“融能+赋能皖美非遗文化传承”团队参与雉山凤舞

“融能+赋能皖美非遗文化传承”团队参与雉山凤舞。安徽师范大学供图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们一线采风学习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校共75支助力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黄山、宣城、池州多地展开调研,将镜头对准歙砚、徽墨、宣纸、鱼灯、傩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述非遗故事,在文化体验中增进了解,在了解中促进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志愿服务中的青春担当

李晓康从大一起便加入了“社区科技站”科普志愿服务团队,连续两年帮助居民维修电器,检修质量和速度都进步明显。经过四十四年的发展,团队已建立长期工作基地58个,累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800余次,参与1400余人,期间维修居民家用电器2万余件,节约成本200万元,受益居民2万人次。

在芜湖市弋矶山街道,花园社区内正在开展一场老年人手机使用教学主题活动,“情暖桑榆,心系民生”团队通过与社区的精准对接,用符合时代特点的志愿服务项目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时代;在芜湖市镜湖区江南新村,数统学院“蜜糖π递”关爱唐氏综合征儿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团队每年如期来到此处陪伴“糖宝宝”们。

“交流障碍是我一直担心的问题,但经过些天相处,我发现只要一对一用心去交流,他们也能做到载歌载舞无限想象,他们的坚毅与纯真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陪伴和教学没有白费,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有潜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也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建设一个更加有爱的社会。”炎炎夏日,蒋铭皓和团队其他成员们每天往返于学校和江南新村,在一次次的路程中他们收获着自己和“糖宝宝”们的共同成长。

“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认识社会、感知国情的重要窗口,学校始终坚持将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这一“行走的思政课”上俯下身子做实事,放下架子学本领,在‘自找苦吃’中‘自我蜕变’,真正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紧密结合起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任永说。(黄彦锴、张虹)

(责编:刘颖、李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