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省内要闻

蚌埠与宁波,一个是淮畔珠城、铁路重镇,一个是东海明珠、海港枢纽。2021年底,两座城市因一个国家战略被紧密联系在一起——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珠联”璧合 “甬蚌”共舞

2023年03月30日07:26 | 来源:安徽日报
小字号

 蚌埠张公湖景致宜人。通讯员 陈 昂 摄

蚌埠张公湖景致宜人。通讯员 陈 昂 摄

近日,由宁波市委宣传部、蚌埠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首届甬蚌发展合作智库论坛举行。活动邀请两地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甬蚌经济社会发展合作特别是产业合作,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库、智囊团的优势,为奋力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宁波与蚌埠,一座是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中国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制造业中心城市,一座是安徽省支持打造的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相距千里的宁波和蚌埠,跨越长江和淮河自此牵起“结对之手”。一年多来,两市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协同建立多层次工作推进机制,深化产业、人才等多领域合作共建,协同共进步伐不断加速。

“链”上融入 做强优势产业

3月初,蚌埠市14家骨干企业在该市经信局的组织下,“组团”赴宁波参加汽车零部件产业合作对接会。当天就有2家企业收获总金额1100万元订单,7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通过两地产业协会加强对接,今年我们还将组织重点产业领域对接交流活动4次以上,助力蚌埠优质企业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蚌埠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次对接会是甬蚌强化“产业共链”的一个缩影。去年11月,蚌埠市发展改革委与宁波市支援合作局签订《甬蚌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方案》,园区成为皖北八市中首个获省政府批复的皖北结对合作帮扶共建园区。依托蚌埠市固镇经济开发区,双方采用“管委会+公司平台”运营模式,共建甬蚌产业合作园区,重点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

“围绕建立一套专班推进,共同组建一个合资公司,引进一个地标性产业项目,组建一个产业联盟,牵手一个产业内有实力、有影响力的高校或科研院所,共建一个园中园,培育一个五年内上市公司,打造一个战新产业集群的‘八个一’总体目标,我们深入推进甬蚌产业链协作配套,致力于将甬蚌产业合作园区加快打造为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蚌埠市发展改革委长三角一体化推进科科长王姣姣告诉记者。就在不久前,双方合资共建的安徽省甬蚌合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省际园区合作上,宁波经开区与蚌埠经开区签订《宁波蚌埠微电子产业园共建框架协议》,重点打造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创新研究院、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蚌埠高新区与宁波前湾新区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等高新技术产业。

在中国(蚌埠)传感谷园区,来自宁波的重点项目——希磁科技产业园仅用4个月时间,就跑出了从开工到投产的“加速度”。

“我们是一家磁传感器垂直整合制造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领域,去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国告诉记者,在传感器领域,蚌埠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在这里实现了快速发展。眼下,王建国正积极招引上下游企业落户蚌埠,共同做大做强传感器产业。

围绕六大新兴产业和四大产业集群,蚌埠市成立产业链推进工作专班,建立重点产业招商目标企业库,设立驻宁波招商引资联络处,锁定宁波市关联企业上下游供应商,持续跟踪重点在谈项目,着力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

去年,蚌埠共签约落地煜晟汽车零部件、芯速联、融光纳米等11个宁波项目,协议总投资21.6亿元。

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通讯员 刘 晨 摄

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通讯员 刘 晨 摄

“人”上发力 汇聚发展动能

今年2月下旬,宁波市人社部门专门组织医疗、教育、农业、环保等领域专家来蚌,分赴蚌山区、禹会区、固镇县,为蚌埠市各基层单位的相关工作“把脉助力”。

在固镇县刘集镇田圩村甜瓜种植大棚里,宁波农技专家从种植方式、育苗、控温等方面对种植大户陈栋进行技术指导。

“专家带来了新知识、新技术,开拓了我们的视野。”陈栋说,今年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培育出更高品质的甜瓜。

“人才互动”是甬蚌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蚌埠市与宁波市就人才工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双方在人才创业通道共建、高端人才资源共引、科技创新成果共享、人才交流服务平台共用、跨区域人才评价共认等10个方面进行合作。

截至目前,蚌埠已组织相关干部、企业家420多人,分别在宁波大学和宁波市委党校举办长三角地区结对合作、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专题培训班,选派20名干部到宁波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园区跟班学习,选派10名干部到宁波挂职,邀请宁波20名干部来蚌挂职,实现干部交流互动,拓展了工作视野,促进了理念更新。

蚌埠积极参与宁波“青春‘甬’不散,一起向未来”人才日活动,与宁波、舟山、台州、丽水四市联合举办“五城协作”迎八方英才活动,携手推介各自城市特色、产业优势和人才平台。以“赛创珠城·海聚英才”为主题的蚌埠首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在宁波设置分站赛,吸引精尖项目和高端人才来蚌创业发展。

“甬蚌频繁的人才互动,为蚌埠加快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建设现代化幸福蚌埠注入了强劲动能。”蚌埠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炜说。

今年,蚌埠市将进一步推深做实甬蚌人才互动和长三角人才合作,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学科,推动该市企业与长三角地区大院大所合作,支持沪苏浙高校来蚌建设大学生实训基地、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加快建设“人才飞地”,努力实现科研孵化在宁波、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蚌埠,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人才落户新高地,奋力推动长三角地区产才协同创新发展。

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通讯员 刘 晨 摄

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通讯员 刘 晨 摄

“路”上互通 助推合作共赢

蚌埠至宁波铁海联运点对点直达班列开通后,全程货运时间压缩至30小时,较零散发运可节约运输时间2天以上。去年,蚌埠至宁波铁海联运累计发送6254标箱,同比增长131%。宁波线已成为蚌埠市重要的一条对外通道。

当开放互通成为共识,甬蚌合作让一系列“牵手”协作得以进行。双方不断延展互通的广度和深度,共拓互利共赢的开放之路。蚌埠在皖北地区率先推行铁海联运全程提单模式,实现出口货物“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单到底”,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海控三鑫(蚌埠)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太阳能光伏组件颇受市场青睐,该公司储运部副经理翟羽佳告诉记者:“采用铁海联运方式,企业每年至少可节约运输成本100万元。”

不久前,蚌埠海关申报一票市场采购贸易报关单,宁波北仑海关查验时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处置完成并通知蚌埠海关进行删单,蚌埠海关当天完成操作,双方协作迅速完成整个查验异常处置流程。

这是蚌埠海关与北仑海关联合建立的查验异常快速处置机制。

“这种方式不仅极大提高了查验处置效率,节约大量单证流转时间,而且提高了海关执法的统一性,有利于跨关区报关单的联合研判和协调处置。”蚌埠海关查验科科长徐明告诉记者。

去年,宁波、蚌埠两市组建宁波舟山港和蚌埠港合作业务团队,就开通“蚌埠—太仓—宁波”集装箱航线达成共识,宁波远洋公司与蚌埠新港公司签订集装箱还箱点协议。

“蚌埠至太仓已开通港航巴士,太仓港为宁波舟山港控股的港口,通过太仓港可以快速转运至宁波舟山港。”蚌埠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蚌埠港与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发展,增加蚌埠新的出海通道,延伸宁波舟山港在淮河流域水运集装箱的辐射范围,提升蚌埠外贸综合服务能力。

去年,蚌埠还先后获批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了新平台。

今年,蚌埠将积极争取宁波舟山港参与蚌埠港投资、建设和运营,高标准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广“海外智慧物流平台”,推动全市积极共享宁波海外仓资源。同时,推动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深化合作,探索建立跨区域联合制度创新机制。

“两地还将在项目资本互促、干部互派挂职、农产品供销协同、人力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强化对接,形成更多互利共赢、利民惠民的合作成果。两地在合作中推动发展,在发展中增进友谊,努力打造长三角标志性、引领性的结对合作帮扶典范。”王姣姣告诉记者。(记者 孙言梅)

主动靠上去 积极融进去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动市场资源充分流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无限可能。

正处于爬坡过坎阶段的蚌埠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不断完善跨区域协作机制,集聚资源要素,转换新旧动能,老工业城市加快焕发新活力。

立足创新资源、产业基础和交通区位等比较优势,蚌埠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强化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融入长三角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加快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借势借力、提升能级,深化拓展开放合作,构筑核心竞争力,激活发展新动能。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蚌埠正以只争朝夕、扎实苦干的姿态,接续奋斗,全面学习沪苏浙先进经验做法,落实落细、用好用活各项政策,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孙言梅)

筑巢引凤 承接产业转移

近日,怀远经济开发区承接长三角转移产业园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塔吊不停运转,运输车辆来回穿梭,一片繁忙景象。

“自去年7月开工以来,对标保安全、严质量、促履约的要求,我们先后投入1300余名建设者,克服高温、极端天气等影响,全过程保障劳务、材料等资源高效配置,全力冲刺各项工期节点任务。”施工单位中建三局三公司项目经理刘铁告诉记者。

怀远经开区承接长三角转移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总规划用地面积136亩,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厂房及市政道路,其中新建标准化厂房8栋,主要用于承接智能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建设市政道路2条,总长约1015米。”怀远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该项目主体施工阶段已经完成,正在有序进入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阶段,配套市政道路、消防、水电施工等同步进行。预计项目7月份整体竣工,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怀远县域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近年来,怀远县深度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以商招商的辐射效应,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同时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拓展园区服务功能,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今年,怀远经开区招商引资续建新开工及计划新开工项目共计53个,总投资320.53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5个,总投资44.7亿元。其中,新签约长三角地区项目4个,总投资31.3亿元。目前在谈的长三角地区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123.9亿元。

“我们将围绕荣春科技、南京捷登等新签约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协助企业完善好项目建设前的各种手续,推动尽早开工建设。针对已开工的重点项目,加大部门协调力度,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力争第一时间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推动项目尽早入库。”怀远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廖军告诉记者。(记者 孙言梅)

靠前服务 推进项目落地

日前,由罗瑞(上海)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提供科研技术支持的肠菌移植产业基地项目,在蚌埠市蚌山区正式签约落户。

该项目将在蚌山区建设人体肠道微生态与肠菌移植产业基地,并联合蚌埠市属医疗机构成立人体肠道微生态研究所,助力当地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

“签约后,我们将主动做好服务,全速推动项目落地生根。”蚌山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副局长李爱娇告诉记者。

近年来,蚌山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甬蚌结对合作帮扶等政策机遇,大力实施科技兴区、产业强区战略,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在蚌山区半导体产业园,由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大尺寸柔性触控模组项目不到半年时间就实现投产。

去年,项目顺利完成扩建计划,产能放大,却突然受到一轮疫情波及,企业遇到了货物短暂积压的情况。

“没想到,问题反映给蚌山区相关部门后,很快找到了一处4000平方米的仓储空间,让我们免费使用3个月,解了燃眉之急。”项目负责人赵存说。

招商引资是发展的“生命线”。去年以来,围绕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蚌山区聚焦长三角广泛拓展人脉、汇聚信息、对接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积极推动产业、资本、技术和人才合作。2022年,蚌山区在长三角区域签订招商引资协议项目20个,协议总投资31.87亿元。

“为加快推进项目落地见效,我们全面实施区‘工招园’办公室清单化、闭环式走访企业制度,以企业为主脉络,迅速建立项目落地全流程帮扶体系和责任清单,采用真招硬招为企优环境,重点围绕用工招工、融资担保、政策兑现、基础配套等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实现摸清底数、及时交办、协调调度、销号管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蚌山区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孙言梅)

(责编:吴西露、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