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安徽灵璧: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

2022年06月08日15:02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坚持以群众增收为目标,发展产业,改善环境,激活文化,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全面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巧用“村规民约” 引领文明乡风

“提倡勤俭持家,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尊老爱幼,反对虐待遗弃……”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杨疃镇大亢村的农民文化活动广场的文化墙上,记录着大亢村村民们共同制定的村规民约,虽然只有8条,内容却涵盖道德规范、村风民俗、管理规定、健康生活培养、公共空间治理、红白喜事简办、不良信息抵制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引导村民参与村里的大小事务,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好帮手。

“以前家家户户门口挖个小坑,日常生活垃圾就随手丢到坑里,等着自然环境下腐烂、降解,严重影响了地下水源。后来村里配备了公共垃圾桶、并安排公益岗每天集中运走,村里制定村规民约,宣传生产和生活垃圾处理办法,大家自觉配合,如今,生活环境有很大提高,群众的卫生观念进一步增强了。”杨疃镇杨集村环境卫生督查员王先知说。

“我儿子下月要结婚了,准备在家里办喜晏庆祝一下,不知道在洒席方面要注意哪些?”近日,杨集村村民李大勇到村便民服务大厅,咨询喜事简办事宜。为积极落实村规民约中“遇事简办不扰民”的要求,红白理事会对有需求的家庭主动上门宣传,并张贴“红白喜事该从简,礼轻情重有脸面”等宣传标语,进一步提升群众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文明氛围。

巧选“传统产业” 拓宽增收渠道

“我家十七八亩土地租给安徽元吉薯业,一年租金2万多,我在基地打工,第一年就挣了一两万元,周围群众都来这里挣钱。”日前,宿州灵璧县黄湾镇晏路村郑庄群众孙兰凤高兴地说。

“我在这儿一年能干300多个工,一个工100多块钱,一年能收入3万多。” 灵璧县黄湾镇晏路村群众王林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我们目前育苗5个品种,包括商薯19、烟薯25等。自有种植是1000多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1万多亩。100多亩的育苗基地,仅5月份就能出苗2000万棵左右,这2000万棵苗主要发到外地,以河北、河南、山东为主,本地用苗还有缺口。”安徽元吉薯业总经理魏波介绍。红薯育苗和种植,是目前安徽元吉薯业带动当地红薯产业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仅这两项每年每亩地可为当地种植群众带来5000多元的纯收入。部分将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植的农户,变身产业工人,除土地租金收益以外,每年稳定务工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

娄庄镇蒋邓村刘振斌的西瓜种植基地,一座座白色大棚连方成片,绿油油的西瓜一个挨着一个,煞是好看。“这瓜外形圆润纹路清晰,切开果肉是沙瓤,吃起来甘甜可口,您尝尝。”刘振斌一边给采购商介绍,一边麻利地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切开摆盘,邀请他们品尝。“好吃,这瓜水分足而且甜,吃着真不错。”采购商边品尝着甘甜可口的西瓜边和刘振斌谈起采购价格和走货渠道,在家门口完成了销售。

文化广场点亮乡村“夜生活”

“早在几年前,晚上天一黑,大家都闭门锁户,很少有人出门,哪像现在夜晚到处都亮着路灯。咱们这个广场晚上10点多到处还是欢声笑语,我每天晚饭后,就带着小孙子们来广场上玩,这里跟城里没有什么区别!”灵璧县朝阳镇韩家村民赵大妈开心地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朝阳镇韩家村圣水塘公园,有的热爱运动的村民聚在健身器材中心开始各式活动,还有不少村民聚在一起聊着家常,公园周围的马路干净宽阔,路灯林立,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慢跑、散步,无比惬意。

不远处的文化广场上一片热闹景象,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伴着轻快的音乐旋律,翩翩起舞……

距离文化广场百米处的朝阳镇综合文广站灯火通明,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在阅览室内安静地看书。文广站内设有图书室、活动室、文体娱乐室等,为当地群众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觉醒和复兴。在灵璧县,“传化讲堂”“万广说理”“浩园讲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党的政策精神飞入了寻常百姓家。(邓朋)

(责编:刘颖、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