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安徽和县:“科技+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2022年05月10日10:22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在安徽省和县石杨镇新农村信福乡田农场里,2000亩稻田阡陌纵横,水波不兴。水下,新翻的泥土正酝酿着新一轮的栽种。农场负责人周爱峰不疾不徐:“其他地方,早稻已经开始插秧,而我们的田亩正处于泡田期,等上一个月的时间让有机肥得以充分发酵,为6月水稻种植做准备。”

前几日,这里曾是一片紫云英花海。连片的紫色浩如烟海,其间白鹭翻飞,点缀其间。待到紫云英盛花期,将其翻耕,则成了农作物的天然绿肥。

使用紫云英作绿肥,不是周爱峰的“独家秘笈”。近年来,和县全面推广绿肥种植技术,在全县建立了10个绿肥种植点,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赏景。2017年,和县科技特派员、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龙便把这种方式带给周爱峰。“用绿肥代替化肥,并对农作物进行针对性施肥,提高了耕地质量,至少可以减少10%的成本投入,产量却能提高15%左右。”刘龙说。

在周爱峰的“国家农业部劳模创新工作室”里,摆放着好几个新研发的功能性稻米实验样品。从2011年回乡创业种植有机水稻以来,周爱峰便深谙科技的力量。2015年,他主动找到上海农科院团队并开展长期合作。近年来,他又通过刘龙与县里的科技特派团建立联系,产品得以迭代升级,并选育出利于患有糖尿病及肥胖症人群的“优糖米”、优肾米等多种功能性大米。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和县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人才体系的搭建。根据各镇园区特色主导产业和发展需求,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先后在全县7个乡镇和农业园区组建了9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实现了所有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全覆盖。工作站涵盖了蔬菜、水稻、种子、水产等多个产业,涉及育种、育苗、种植诸多领域。总在站特派员95人,其中外聘专家型人才在40人以上,助推农业企业转型升级。科技特派员和工作站实现县域100%覆盖。同时,该县还以政府名义,与3个科技特派团签订协议,“问需于企”,搭建平台对企业进行“订单式”服务。

平台建好后,如何让科技及人才真正“落地生花”,助力企业发展?周爱峰列举出企业发展遇到的两次瓶颈及破解之法。

稻子怎么育,是周爱峰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我们所在的村邻着滁河,属易涝地区。长久以来,这里都有‘圩田好做,五月难过’的说法。一到雨季就容易产生洪涝灾害,稻子一泡久,再难‘抬’头。”由于深受洪涝困扰,周爱峰一直希望寻找一个可以抗涝的水稻品种。作为县水稻绿色提质增效科技特派团服务对象之一,企业提出需求“订单”后,由11名专家组成的特派团来到田头“把脉问诊”,并最终找出10余种抗涝品种,预备投入研究。今年,经县科技局的组织,该企业“长江流域粳稻抗洪涝绿色配套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省级初审通过,拟获省市项目资金50万元。“资金将全部用于抗涝品种研发及试验田建设。此外,我们还预备建设一个独立的实验室,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周爱峰说。

稻米怎么卖,是横亘在周爱峰面前的第二个难题。作为企业主打产品之一并获全国特质农产品的优糖米一经投产,便收到了来自南京、上海等地的多批订单。紧接着,周爱峰也收了一些反馈——优糖米的功效很好,但口感略差。如何破局?企业与科技特派团及联系的江南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进行产品的深加工。“我们将以该产品作为原材料,探索口感更好的米饼、饼干、代餐粉等,进一步扩大市场。”周爱峰说。

搭乘地方农业发展的“快车”,2020年,周爱峰的企业成功申报安徽省绿色水稻生产技术特派员工作站。每年,企业会拿出200亩田地进行绿肥高效利用下的化肥减施试验示范,在田间试验20个水稻新品种。企业目前已获7个国家级发明专利,12个实用性新型专利,并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生产的“信福乡田”牌优糖米成为全省唯一入选2022年第一批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品牌。

近年来,和县组织开展“揭榜挂帅”,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动县域企业与省农科院、安农大、南农大、上海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对接,扶持华禾、皖东、绿缘等重点种苗企业,力争良种生产规模达6.5万亩、种苗生产能力达4亿株、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以上,并先后组织信福乡田等7家企业申报省科技重大专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借助科技力量,真正让农业从业者从‘会种地’转变为‘慧种地’,能让他们看到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乡村振兴赋能。”和县科技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何永艾说道。(郭彤彤) 

(责编:吴西露、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