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包河城管探索破解垃圾分类投放点启用难题

笔者从合肥市包河区城管局获悉,3月份该区新启用98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其中烟墩街道一次性增加42座投放站点正式启用,其中涉及欣园小区、万象公馆、水晶公馆等8个小区。“原本我们还有一些顾虑和担心,看到干净整洁的投放站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一点异味都没有,顿时放心了许多,我们每天都分类垃圾,似乎慢慢成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欣园小区的居民陈大姐说道。
启用前:充分交流、落实“三员”
“垃圾站设置在这个地方合适吗?”选址前,烟墩街道某小区内,一位业主心里犯着嘀咕,因为小区正大门设置了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与他家相隔较近,他担心启用后气味会影响生活。另外站点建成后,个别小区依然存在“有人分、有人不分”“今天分、明天不分”的摇摆现象,居民家庭自主分类水平还需提高,“二次分拣”现象依然存在。
为打消居民顾虑,启用前,街道城管、社区、物业、建设等多部门提前做好充分准备。面对选址难、垃圾投放时间与居民投放习惯不完全吻合等问题,烟墩街道城市管理部联合各社区、物业公司、建设公司等相关单位提前展开“面对面”谈心,邀请居民现场感受投放体验,找准居民分类投放垃圾时的痛点、堵点所在,在此基础上,组织多方力量共商共议,按照“一小区一方案”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化方案,力争达成最广泛的共识。
配备专人管理是投放点启用的关键。为有效促进站点启用,包河区严格落实“三员”(专管员、指导员、志愿者),即各社区配置1名专管员、物业在每个站点配置1名指导员和1名志愿者。其次,各社区提前购买垃圾分拣器、橡胶手套、“三员”证件牌、站点指引牌、宣传标语、公示通知单等启用设备和宣传物资;在启用前3天内,城管部联合施工单位对“三员”实地培训,做到业务合格方能上岗。
启用时:“两种模式”“三定原则”
为了解决大家的抵触心理,烟墩街道城管部联合各社区以“两种模式”为着力点,采取“线上宣传+线下宣教”模式,线上通过微信群、公众号、自媒体等方式,发布垃圾分类工作进展及有关知识,营造浓厚氛围;线下对垃圾分类站点小区进行入户宣教,通过现场讲解、活动推进、精准入户、正向激励、知识培训等方式,向居民介绍垃圾分类房的功能和分布情况,确保市民知分类、懂分类、会分类。
合肥市包河区锦绣淮苑垃圾分类投放点。包河区城管局供图
对于仍有群众反映的投放不方便、有臭味、环境不佳等问题,城管部联合社区通过“三定原则”,即定点收集,保持站点四桶规范、干净整洁。对接清运单位,建立生活垃圾投放管理台账;定时收集,设置早晚固定两个时间段开放,规定时间定时集中收集;定人管理,投放时段内,每个垃圾投放点至少配置一名督导员,负责桶边督导、宣传及卫生保洁,进而消除了群众疑虑。
启用后:薄弱环节精准“帮扶”
站点投入使用后,烟墩街道城市管理部每周不定期对辖区各站点进行督查,对督查发现的个别站点四色桶设置不规范、地面垃圾清理不到位等问题,建立“薄弱环节清单”,每月建立一台账,以微信、工作例会等形式进行总结通报。对于每日站点垃圾由建设单位上下午各清运一次,并对垃圾桶周边环境卫生进行及时清理,做到日产日清。同时根据《合肥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及厨余垃圾纯净度、运营的数量、成效等对物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奖惩。烟墩街道通过定向帮扶施策,引导站点做好垃圾分拣、投放这件“关键小事”。
“要想垃圾分类不走样,服务就得跟得上,我们将通过‘排查摸底、培训指导、落实整改、建立台账、巩固提升’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走深走实。”烟墩街道城市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实,投放站点的启用离不开物业发挥主体责任,包河区实行奖罚并重的方式积极推进投放站点启用,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对已启用投放点进行奖补,指导各街镇、大社区制定街道级垃圾分类工作考评奖励办法,组建志愿者队伍,鼓励支持物业管理单位启用投放点。二是对物业管理单位拒不配合工作的,推行‘约谈、拒收、执法处罚’等倒逼机制,对拒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物业管理单位,依据《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依法进行行政处罚,通过多措并举,推进垃圾分类逐步破解启用难问题。”包河区城管局环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然垃圾分类最主要的还是需要市民的支持和配合,每个市民把垃圾分类当成自己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包河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胡佳佳 程婧 毛娴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