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做好“水文章” 确保“大安全”
春灌准备好了,肥西县潜南干渠管理分局局长解俊总算松了口气,春节以来,面对连续的冰雪、阴雨天气,潜南分局100多名职工,引水、沥水入水库、塘坝,养护渠道、水库,擦洗、维修放水闸全力做好今年的春灌。
春耕用水高峰即将到来,在肥西县基层水利站所,一线水利工作者都进入春灌临战状态,目的是为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
水利是农业命脉,为践行“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近年来,肥西县持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水利工程管护水平,为全县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治好水”保百姓安澜
2020年遭遇巢湖超历史水位大汛后,该县及时启动2020—2021年应急水利水毁修复工程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提升、先急后缓、有序推进、分级负责、协调联动”,有序实施全县7类60项应急水毁修复工程;估算总投资7.29亿元。水毁修复工程的实施,使得肥西县全境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既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也保证了城市防洪安全。2020年,肥西县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项目获省政府通报表彰。
根据《合肥市“三达标一美丽”水利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从2019年起,肥西县用两轮六年时间,投资28亿元,实施32项工程,全面完成万亩圩口防洪除涝达标、万亩灌区续建配套达标、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达标和美丽河流示范建设。截至2021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14.54亿元。该工程的实施,将补齐全县防洪排涝体系、水资源承载力等水利建设的短板,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用水保证率,有力支撑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功能区建设。
“管好水”保一方发展
建后管护和设施建设同样重要,肥西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对全县已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确权发证,发放“两证一书”近3万份,建立了完备的“所有权证、使用权证、管护责任书”台账。将全县已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划分成四种类型,“分类管理、分级管理”。在原有的国有水管单位管理范围之外,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作为管护主体,有的依托土地规模经营主体,有的依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机制改革,形成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实现了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全覆盖。
位于肥西县花岗镇境内大官塘水库,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城镇生活供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国管小(1)型水库。该水库于2009年12月完成除险加固,建后管护由管理单位潜南分局负责组织实施,通过精细化管理,结合政府实施水源保护地征迁等综合措施,大官塘水体水质显著改善,成为合肥八水厂的重要水源地;水库防洪保安、饮水安全效益得以有效发挥。据了解,该县通过建立政府推动、政策拉动、典型带动的工作机制,实现小型水库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极大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打造出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的“肥西样板”。2020年底该县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畅通水”保长治久安
江淮分水岭横跨肥西县,肥西历史上是个缺水的地方,丘陵地貌的肥西既有大别山余脉,又有巢湖沿岸大面积圩田,北旱南涝现象依然存在。通过几十年的水利建设持续投入,防洪安全、农业灌溉均已初步实现。
2016年,引江济淮工程在肥西派河口莲花圩正式宣布开工。这个世纪工程纵穿肥西南北,二级提升后跨过江淮分水岭,带来了长江水源。未来将形成“淠水、江水、淮水、湖水”四水汇集的局面,给2021年刚刚迈上千亿台阶,聚焦高质量发展的肥西带来更好发展前景。
但引江济淮工程也大幅改变了肥西境内派河等主要河流水网的流向、水位等水环境,派河水质提高到Ⅲ类水要求带来巨大环境约束挑战。当前,肥西正在按照“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江淮运河、流入巢湖”的标准,全面实施派河两岸截导污工程,下一步将做好引江济淮周边水系整治、生态湿地等建设,充分发挥好四水汇集的优势,畅通全县水网水系,科学调水、节约用水、绿色排水,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灵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