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宁国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宣城宁国市通过培育发展、跟踪服务、政策扶持等工作机制,把“靠天收”的老农民变成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00余人。其中,527人创立了家庭农场,68人创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25人创立了农业企业,为该市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对年龄在18至55周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等列为重点对象,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数据库。培训前发放培训需求摸底调查表,组织开展网上填报,力求准确掌握培训需求,同时设计好培训专业及分专业培训方案,并开设了粮油、蔬菜、茶叶、畜禽、中药材、休闲农业、农资经营、农产品电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题班,组织参训学员到苏浙沪发达地区实习实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完善农技人员跟踪服务培训学员机制,统筹利用基层农技人员和培训机构师资力量,通过包村联户形式强化对结业学员在技术指导、政策宣传、解决难题等方面开展跟踪服务。分年度分专业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微信群”,指导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相互交流生产技术、创业心得、创业经验等问题,为学员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组织职业农民参加多种形式的展览展示、技术技能比赛、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等。扎实开展“实地走访”和“电话回访”,根据学员不同产业培训需求,有计划深入学员家中、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技术指导服务,了解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合理化指导建议。
整合政策资源并引导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参训农民倾斜支持,鼓励其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融资担保力度,鼓励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面向农民开展符合规定的信用贷款担保业务,今年共有71名新型职业农民获得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贷款共计2284万元。在示范农民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评选中对参训农民给予倾斜,促进其创业发展。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自2015年以来共有43名参加过培训的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免费享受函授、高职学历提升再教育。(胡起 李佳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