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鸠江区:奏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田园交响曲”

2021年06月18日16:07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眼下,正是时令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走进鸠江区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白色大棚一望无际,成筐的蔬菜源源不断“走上”小货车,将被运往芜湖乃至全国各地。该园区是芜湖当之无愧的“菜篮子”基地,目前上市的蔬菜品种有15种,每天供应量近35万公斤。

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鸠江区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一张“名片”。五年来,鸠江区创新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走进“十四五”,该区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把白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奏响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田园交响曲”。

种好现代农业“试验田”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鸠江区不惜代价。自区第七次党代会召开以来,该区累计安排现代农业专项资金约1.5亿元,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广阔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进今天的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可对鸠江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窥斑见豹。该园区占地面积15万亩,其中有3万亩糯玉米生产基地、1万亩芦蒿生产基地、套北村3000亩油菜花基地、义圩村1000亩桃树基地等。截至目前,园区一期核心区入驻企业11家,其中共培育了10个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此外还有8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78个家庭农场、195户规模化种植大户。

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在白茆镇同样有着生动实践。今年3月,白茆镇第二届“赏花季”如期举办,前几日单日游客数量超过1万人次,超过了2019年的全年游客量。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融合,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数据显示,全镇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从2015年的16600多元提高到了2020年的26800多元,年增幅达到10%;村级集体经济由2016年的78.1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413万元,增幅约428%。

除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外,鸠江区还有着沈巷高效农业产业园、螺百有机农业示范区等现代农业“试验田”。据介绍,2016年以来,该区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发展无公害蔬菜、精品瓜果、花卉苗木、特色水产、休闲观光等产业,为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等都市型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五年来,鸠江区发展壮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行业涵盖精品果蔬、特种水产、苗木花卉、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五大类型。以此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较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加速资本聚集,促进资源整合,推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和发展。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从沈巷镇镇区,沿着平坦笔直的五沈路驶向保圩村,完美合作社的塑料大棚映入眼帘。春天种草莓,夏日种西瓜,土地的产出效益较之前增加了数十倍。“一亩地,过去纯种粮食只有三四百元收入,现在种上了品质最好的‘红颜’草莓,一亩地的毛收入最少也有两万元。”完美合作社负责人葛义飞说。

据悉,完美合作社2019年底挂牌成立,经几年发展,已流转土地面积170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20%,合作社人员已发展到100余人。在最大限度提高土地附加值的同时,完美合作社的成功经验还为很多有创业干事意愿的村民提供了借鉴,起到了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近几年,保圩村涌现出十几位种田大户、养殖大户,他们沿着完美合作社摸索出的路子,进行多元化综合性发展,培育高附加值农作物。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的成长壮大,推动保圩村的农业产业逐步走向发展成熟,亦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在芜湖落地开花的精彩演绎。

“近年来,我区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鼓励各级基层组织和中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鸠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该区土地流转面积达22.40万亩,实际土地流转率达到52.87%。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鼓励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特色+规模+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历史节点之上,鸠江区绘制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深化白茆生态休闲田园综合体建设工程,力争2025年底前争创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惠生联圩生态建设工程,努力把惠生联圩打造成江北的十里江湾生态风景廊道……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苦干实干,鸠江区必能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变为现实、把愿景变为实景。(赵丹丹)

(责编:范晓琳、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