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成效显著 合肥市获国家通报表扬

【查看原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文,对2020年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地市(区)的进行通报表扬,合肥市因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成效突出受到表彰。

作为合肥市的老工业城区,瑶海区被列为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首批21个试点城区之一。近年来,瑶海区不断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把曾经的“工业锈带”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生活秀带”,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高水平发展上均取得明显成效。

合肥工业立市之本

建国初期,中央在合肥投资建设的包括钢铁、化工、纺织、机电等重大工业项目均落户在瑶海,这是共和国工业体系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合肥乃至安徽工业的无数个第一均诞生在这片工业热土上。1957年,公私合营安徽第一棉纺织厂正式投产,开始了安徽工业化的征程。1958年,合肥钢铁厂成功冶炼出安徽省第一炉炭素钢,标志着合肥冶金工业起步;安徽拖拉机厂研制成功安徽省第一台8马力轮式小型拖拉机,标志着安徽开启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瑶海的老工业企业曾经代表着新中国一个时代的工业辉煌,从合肥钢铁厂到安徽纺织总厂;从合肥无线电二厂到安徽拖拉机厂;“黄山”“牡丹”“江淮”“芳草”等熟悉的厂名和品牌,烙印在了一代代人的记忆中,如今仍然存在的一栋栋老厂房,过去都承载着火红岁月的豪情与梦想。

时至今日,合肥现代产业中仍然深植着瑶海工业基因,汽车产业、化工产业、机电产业等虽然在加速迭代的今天面目一新,但追根溯源,大多数仍是从瑶海这片工业热土中走出的。

长三角产业合作典范

“二五”时期,为了迅速发展合肥工业,上海共有104家企业内迁到安徽,其中迁到合肥的企业有56家,85%以上都落户瑶海。包括安徽第一纺织厂、合肥搪瓷厂、合肥模型厂、合肥仪表厂、安徽新华印刷厂,涵盖轻工、化工、机电、食品、纺织印染等门类,对推动新兴的合肥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与产业内迁同步的,是大量的上海知识青年胸怀报效祖国、贡献内地的远大理想奔赴合肥,瑶海区和平路街头巷尾时至今日仍然时时可闻的吴侬软语就是历史的见证,这里曾是合肥上海知青最为密集的地方,许多人来了合肥就一辈子扎根在这里。

上世纪80年代的安徽纺织厂车间。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新中国“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中央在合肥投资超过15亿元,在瑶海建设项目超过350个,合肥市老工业区成为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工业基地,为今天合肥成为全省的经济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近年来,瑶海区积极推动一批老工业企业通过技改升级,银山棉麻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客来福家居成为瑶海区首家本土上市企业,马钢(合肥)公司搬迁后年产32万吨镀锌生产线项目、年产120万吨冷轧板项目顺利投产。安徽时尚街区被中纺联流通分会授予“中国纺织服装流通转型升级特别创新奖”荣誉称号。2020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速7.3%,其中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69.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

南淝河畔的中国网谷产业园。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立区的区域发展主导政策之下,瑶海区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商贸服务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中国网谷”,与中国系统合资成立安徽中电数字科技,云海量子进入首批量子产业企业名单。产业立区的成效也在逐渐显现:2020年全区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1%,居四城区第二,第一季度GDP增速超23%,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2.3%。

“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

作为首个获得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的工业遗产保护性开发利用项目,长江180艺术街区通过对恒通机械厂部分老厂房和基础设施改造利用,规划建设文化展示、电子商务、创意办公、综合服务等四个功能服务区,打造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的合肥市夜间经济核心集聚区,成为“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的范本。

长江180艺术街区夜景。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瑶海区坚持工业遗产保护优先、以用促保原则,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协调发展。规划建设中的马(合)钢遗址片区力图打造工业遗址公园及文化创意廊道,总长约5公里,占地约75公顷,又称“十里工业长廊”。未来将通过标志性遗产保护、空间连通、功能植入对区域进行更新,将孤立的工业厂房转化为连续的城市创意绿廊和一条传承历史记忆为特色的空间廊道,打造“创意、活力”的艺术基地。

发展需要空间,瑶海强化土地节约集约,为城市发展腾挪空间。已经推动老工业区搬迁企业88家,可腾退土地5.01平方公里,占区域工业用地面积的55.92%。

瑶海图书城内景。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另一方面,瑶海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老工业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因。该区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和“四送一服”,发挥营商办、项目办、大建办作用,实施项目全周期跟踪。在全省率先开展“办好一件事”线上线下场景应用改革,六类行政权力事项行政审批平均承诺时限减少至2.33天。同时,长三角城市一窗通办的政务服务窗口打破空间壁垒,深受长三角城市欢迎。(解琛 关堂所)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1年05月27日09:38
分享到:
(责编:刘颖、宫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