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瑶海:有一个党建品牌叫“左邻右舍”

2021年04月22日14:09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左邻右舍”,这个词一听就有浓浓的中国味、人情味。如今,在合肥市瑶海区,基层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中,这个词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全区各镇街开发区,都有“左邻右舍”这样一个公共空间,老人们下棋聊天、父母孩子亲子读书、志愿者教孩子们手工制作、老工匠义务为街坊邻居维修小家电……这被居民们亲切地称呼为“家门口服务站”的“左邻右舍”是如何产生的?

缘起:“左邻右舍”为何而建

15分钟能走多远?在合肥市瑶海区三里街街道辖区,从家里出门15分钟的步行距离,可以将养老、儿童照护、休闲娱乐以及政务服务等功能“一网打尽”。

三里街街道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辖5个居委会。辖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较高,辖区老旧小区较多、历史欠账较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同时,区域历史底蕴深厚,科教文卫资源丰富,居民群体多元,服务需求多样。这样一个老城区,也对社区治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有效补齐当前社区治理的短板、整合各类社区服务资源、打造有温度的社区?

三里街街道给出的探索和实践便是建设“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服务站自2017年启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办、社会参与”的理念,按照步行15分钟的原则,打破区域界域,居民们可以享受到政务服务、生活服务、为老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体育服务、教育服务、法律服务、心理服务、志愿服务等十大类基本服务。建成以来良好的社会效应被瑶海区委肯定,要求全区推广,到2020年底建成左邻右舍100家,实现街镇全覆盖。

布点:因地制宜、因需制宜

三里街街道凤阳一村社区“左邻右舍”志愿服务亭坐落在凤阳二村、凤阳三村小区之间,这是“左邻右舍”党群服务项目最早的实体雏形。从一开始的物业服务、便民服务,通过近几年不断拓展延伸,实体硬件越来越壮大,目前已涵盖志愿服务亭、物业纠纷调解中心、养老服务站、快乐儿童家园俱乐部、网格工作站、义务维修站等,功能也不断升级。目前,囊括从幼到老、从白天到黑夜、从动到静的全方位服务,高度浓缩了社区事务、红色物业、为老服务、文化、社会组织等社会治理中重要的服务功能,努力打造形成15分钟社区党建活力圈、生活服务圈和网格管理圈。

因地制宜,是三里街各家“左邻右舍”服务站的关键词,每个“左邻右舍”都各有巧思。比如铁路一村,一个有30多年历史的老小区,居民也多是铁路工作多年的退休职工,于是这家“左邻右舍”就将铁路文化融入硬件环境,勾起大家年轻时奋斗的美好记忆;临淮路社区“左邻右舍”则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平台优势,融社区教育、文化、卫生、幼托、为老、慈善等近十项服务内容为一体。

服务:打造群众身边“美好生活共存”

居民需要“左邻右舍”有些什么服务内容?三里街街道在设计之初,定位即是努力打造党建群建、生活服务、网格治理的载体。为此,在凤阳一村社区先行先试的基础上,结合区委要求和大调研工作要求,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社区居民实际需求,收集、整理了居民意见碎片信息近百条,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一老一小”的民生需求,制定了建设标准和功能建设指导意见,引导辖区因地制宜与因需制宜相结合,做实六大类+N特色服务功能。

比如,凤阳一村社区“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的养老照护服务独具特色。小区区居民王阿姨因为子女出远门无人照顾,经常在居家养老服务站活动,没想到来了便舍不得走。“这里鸟语花香,还能和邻居一起在社区党员自发认领的微花园义务种种花。”在王阿姨看来,条件再好的养老院,也比不上这里居民来来往往有人情味。

这里也是凤阳一村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所在,不同的社会组织在这里孵化、培育、成长,还结成了协作型的公益伙伴。社区一度为小区行动不便老人上下楼头疼,偶然得知中心里有一家专门提供爬楼机服务的机构,双方“一拍即合”;物业纠纷调解中心里,小区居民最关心的关键小事有了“说事”的地方,2名专职调解员、5名兼职调解员,每周常态接待并协调成功物业和小区居民数起,得到居民和物业公司一致点赞。

从细微处入手,在关键处用心。作为传统工业城区的瑶海区,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结合全区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建设,注重各层级党群服务阵地功能互补,注重整合辖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各方资源,已经在全区布点建设了100个“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如今,“左邻右舍”这一基层党建品牌、基层治理经验在瑶海区全面推广,也受到了省市兄弟城区的关注与吸纳。(王和剡 关堂所)

(责编:范晓琳、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