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五变”向着高质量发展进发  

【查看原图】

“我们要拿出‘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斗姿态,凝聚‘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牛劲牛力,勇担当、敢登攀,勇争先、创一流,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在铜陵市双招双引暨重大项目攻坚年动员大会上,铜陵市委书记丁纯掷地有声,全市上下群情振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的鲜明导向进一步树牢,高质量发展呈现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

去年,铜陵GDP总量重返1000亿元梯队,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2%,高于全省8.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今年1至2月份,铜陵市工业投资增长91.4%,位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2%,位居全省第一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7.9个百分点。

这些亮眼的数据进一步夯实了铜陵“工业立市”的基础。铜陵,正以奋斗者的姿态和赶考者的状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向着高质量发展进发。

铜陵经开区。铜陵市委宣传部供图

项目变多:翻盘之仗

2月18日上午,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铜陵市召开的全市双招双引暨重大项目攻坚年动员大会上,一批2020年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接受铜陵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2020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铜陵以“我在中心干什么?我为中心做什么?”为主题,开展了自上而下的犀利自省。这也是铜陵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的“醒来,铜陵”“起来,铜陵”“崛起,铜陵”后,又一次深刻而全面的自我剖析。

通过深层自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成为铜陵全市的共识。

为了让千里之外的项目“飞”进来,让飘在天上的项目“落”下来,让睡在地上的项目“醒”过来,铜陵市汇聚了“挟山越江奔海”的力量,实施“重大项目攻坚”。

2020年,铜陵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突破50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56.9亿元,135个产业项目开工,84个产业项目竣工,全面超额完成任务。

风云变幻,必须不动如山,铜陵市始终保持“抓大项目”的坚强定力。今年,铜陵市委、市政府决定,继续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并把重大项目攻坚贯穿“十四五”始终,作为铜陵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铜陵城市风貌。铜陵市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变智:“云大物移智”让生产更“聪明”

近年来,铜陵数字经济立于闪光灯前。

铜陵市政府出台了《铜陵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利用“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变革,将制造业优势做新做优做强。

强力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培育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打造长江云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精达工业互联网行业垂直平台、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应用高地等;以“工业大脑”为重点,推动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有色、化工、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全面推进,形成了一批典型示范项目;以“入网上云”为路径,促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通过政策引导、试点示范,已完成两批次163家企业上云,奋力开辟工业互联网新蓝海。

工厂、车间、生产线,成为铜陵市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的主战场。紧扣“制造业+数字化”,按照“云”上互联、“云”下智造的工作路径,大力实施“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专项行动,“智能工厂”“上云入网”“最强大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实现了重点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针对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诊断和咨询服务,建立制造业数字化“一企一档”。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19家,完成省级机器人推广应用示范项目11个。

数字赋能,制造业更智能。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以来,铜陵市新增省级新产品、“三首”产品21项,创历史新高。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

铜陵市铜基新材料产业。铜陵市委宣传部供图

企业变壮:“链主企业”带来集群效应

铜陵有色是新中国最早建设起来的铜工业基地,也是铜陵市发展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即“链主企业”。

“链主企业”是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精锐之师”。“链主企业”兴则铜陵兴,建设长三角的工业强市,没有一批“链主企业”支撑只能是一句空口号。

为促进集群发展,铜陵经开区以龙头企业引领,以“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思路,围绕主导产业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铸链,加快引进和培育相关配套企业补链、强链,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础逐步夯实。

目前,铜陵市铜基新材料产业已形成6条完整产业链,产品覆盖板、带、棒、线、箔及粉体等全部产品形态,拥有规上企业36家。被世界铜加工协会赞为:产品最齐全、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配套最完善、最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独一无二的铜材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近年来,铜陵市半导体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这是引培重点产业的“链主企业”带来的结果。在半导体产业链核心领域,全市共有镓特、富乐德、耐科、文一三佳等规上企业9家,主要产品包括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封装成套装备、引线框架、塑封模具、陶瓷基板以及半导体增值服务等。2020年,铜陵半导体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0.3亿元,同比增长34%。目前,全市共有半导体在建及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9个,总投资43.3亿元。

“链主企业”的增多增强,使产业链的“雁阵效应”不断放大。截至目前,铜陵市已形成铜产业一个千亿产业,电子信息、化工、建材、冶金四大百亿产业;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位居安徽省第三;铜陵先进结构材料入列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约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的40%,位列安徽省第四。截至2020年底,铜陵共有市专精特新企业202户、省专精特新企业91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29户。

服务变优:“承诺即开工”

如今,在铜陵,“承诺”“即开工”已经取代了过去项目审批马拉松式的“盖章跑步”。

“承诺即开工”办理流程分受理预审、承诺公示、建设监管、验收发证等四个程序。其中承诺事项包括规划、建工、消防、环保、能评、安评承诺。

铜陵市以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行政审批改革为抓手,着力解决工业项目“审批长跑”问题。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36个工业项目按照“承诺即开工”改革新举措进行了办理,总投资111.165亿元。

在铜陵市行政审批改革的背后,伴随着的是层出不穷的优化营商环境机制和举措的创新。

铜陵市优化营商环境,不搞“样板间”“小盆景”,而是“大环境”“大生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增添转型活力,推动工矿城市向现代城市迈进。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建设“四最”营商环境最优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动态更新收费清单、监管清单、服务清单,建成市县全覆盖的“多规合一”综合服务大厅,一般公共服务事项1个工作日办结,企业注册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登记2个工作日内办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40个工作日内办结,“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100%,居全省第一,“一窗受理、信息共享、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11240”智慧政务模式,受到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高度肯定。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一系列创新的举措,铜陵市加快由“以审批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加快由“稳步优化”向“追求更高”转变,加快由“同质化”竞争向“品牌化”塑造转变。2020年,铜陵市入围全国营商环境特色评选50强,并获政务环境创新奖,在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两年位列前10。

铜陵滨江生态岸线。铜陵市委宣传部供图

城市变靓:“微治理”让铜都再现“桃源景”

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市之一,2019年11月试运行的铜陵“城市超脑”涵盖城市管理、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等7大类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视频自动感知技术,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和智慧化水平。

“微治理”是铜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成果之一。

滨江生态公园也是通过“微治理”,把昔日脏乱差的滨江岸线变为美丽的“外滩”公园。

“临江却不见江”是铜陵人对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工程实施前的整体印象。在过去,长江岸线环境脏、乱、差,有大小码头12个、沙堆场13个、矿石堆场6个,小码头无序经营,江砂随处堆放,船舶四处停靠,宝贵的长江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利用。

经过近10年的不断整治,如今的滨江生态岸线形成了江滩湿地区、风情半岛区、休闲体育区和城市记忆区,成为铜陵城市的新亮点、新景观、新名片。2017年,滨江生态岸线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矿山环境的修复治理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没有现成的路径可选择,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2011年4月,铜陵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对废弃矿山进行植被恢复的决议》,正式拉开全市矿山复绿的序幕。

为了破解这道世界性难题,铜陵多次邀请专家科学论证和实地查验,确定了直接造林、客土法、水泥网格、植生袋绿化、种植槽绿化、藤本植物攀援垂悬绿化和综合治理等7种主要的矿山植被恢复工程技术措施,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多种技术综合运用,达到了一个矿山一个方案、一山一策、一处一景的治理效果。

如今,驻足矿山植被恢复点,看到的是一排排四五米高的树木遍布山坡岩壁,低矮的灌木绿植点缀其间,一派漫山绿景的场面。

目前,铜陵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三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罗永林 汤明辉 张帅荣)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1年04月14日10:02
分享到:
(责编:范晓琳、宫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