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五朵·安徽红

基因红丨青山埋忠骨 三代守英魂

陈浩 张俊

2021年04月03日07:09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临近清明,曹老爷子开始忙碌起来。

3月29日,他匆匆扒完午饭,提上柴刀、拎起祭坟用的“纸标”,锁上院门,向山上进发。

曹老,全名曹言堂,家住安徽省霍山县太平畈乡洪峰村,今年63岁。去山上,为的是祭扫一座无名红军墓。

霍山,是一块红色热土。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红28军的根据地之一。反围剿是惨烈的,据曹老回忆,村里老人们常说,当年,几乎户户都养了“彩号”(伤病员)。一些牺牲的红军战士,只能就地埋葬,其中大部分墓地与他祭扫的一样,没有立碑,只有一个坟包。

祭扫是从曹言堂爷爷辈开始的。爷爷过世后,母亲接着祭扫。前年,94岁的老母亲离开后,他接过了“接力棒”。前前后后80余年,三代人一如既往地守护着革命英魂。

从曹老家到无名墓,有4里地。看似不远,但都是山路,陡得很。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眼看乌云密布,老爷子不由得加快脚步。这山路,年轻人走上一段都够呛,更何况患有慢阻肺的曹老。

从家到无名红军墓有4里地,曹言堂往往要走上1个小时。人民网 张俊摄

不过,他本人倒是不以为然。“这水泥路已经很好了,以前,就是土路。宽的地方不到1米,窄的地方只能下一只脚。”记者了解到,2010年后,曹言堂的母亲已经行动不便,但仍坚持上坟。他只得喊上儿女,连搀带扶,偶尔还要背上一段,才能完成母亲的心愿。

曹言堂的母亲生前由孙子背着去给红军无名墓上坟(资料图)。吴芳摄

约摸50分钟,带队的曹老转下土路,侧身下一个陡坡、踮脚穿过小溪,再手脚并用往山上爬了5分钟,无名墓到了。

曹言堂清理无名红军墓上的杂草。人民网 张俊摄

正如前面所说,说是墓,不过是一个坟包。曹老先是挥起柴刀,清除杂草,再徒手捡走坟上的树叶、杂物。最后,在一根细长的树枝上挂上“纸标”,插在坟边。“有了‘纸标’,就说明有人来上过坟。”

忙活完这一切,曹老站定墓前,陷入沉思。或许,他在心中默默祭奠因保护乡亲而付出生命的红军战士们;或许,他想起了曾在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的舅舅;或许,他在念着曾经一同来上坟的家人。

前两年,曹老一家三代守英魂的故事被媒体挖掘并争相报道。面对采访,他总是摆摆手说:“这有啥,村里无名红军墓还有不少,乡里乡亲都是这样祭扫的。”

为无名红军墓祭扫,曹老一家三代坚持了80多年。人民网 张俊摄

在他眼中,祭扫既是代代相传的家风,更是一种感恩。“如果没有红军战士的保护,当年乡亲们更不得安生。”他说,眼下,更是多亏党和政府的政策好,自己才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记者了解到,目前,曹老家有茶园,还种着茯苓、天麻等中药材,山场也流转了出去,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明年,我想着在这里立一块碑,显眼一点,也好看一点。”曹言堂老人说,等自己年纪再大一些,会让儿女替自己来祭扫,“总之,只要我们家还在这里,就会一直祭扫下去。”

(责编:欧恺、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