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怀宁贡糕:辈辈相传 片片飘香

【查看原图】

怀宁贡糕。人民网 张俊摄

人民网怀宁2月8日电 (陈浩、张俊)腊月二十四,忙了一年的老谢还没闲着。“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对贡糕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不,正加班加点赶最后一批订单呢!”

老谢,全名谢润和,安徽省怀宁县洪铺镇永和食品厂老板。每年,他家卖出的贡糕将近10万斤,即便如此,仍然供不应求。

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年前最后一批订单。人民网 张俊摄

怀宁贡糕,方片糕的一种,至今已有500多年生产历史,因其曾作为贡品而得名。现在,昔日的贡品,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当地,贡糕是嫁娶、买房、贺寿等喜庆事的必备品。用老一辈人的话说:“‘糕’谐音‘高’,寓意着日子节节高。”

车间里,弥漫着贡糕独有的香气。只见工人将炒熟并磨成粉的糯米,与白砂糖制成的绵白糖、麻油,按照一定比例拌和,撒上些黑芝麻、红色和绿色的果脯后,送进专用设备成型、蒸制。蒸好的贡糕冷却6小时,方可切片、包装。

工人将做好的贡糕糕坯放到切片机上切片。人民网 张俊摄

“别看工艺不复杂,但想做出一片合格的怀宁贡糕,来不得半点做假和马虎。”老谢提起一片贡糕问:“不说别的,你们知道它的口感为什么这么软吗?”

见大家摇头,他揭秘道,好的贡糕使用的原料,也就是糯米粉,在炒熟、磨成粉后会静置6个月,使其自然吸潮。有的人图省事,人为添加水分,或是放不满6个月。这样做出来的贡糕,口感肯定软不了。

“不仅仅是原料,每一个比例、一道工序都得遵循严格的标准。”说这番话时,老谢一脸认真,甚至是严肃,对匠心的守护之情溢于言表。或许,这也正是怀宁贡糕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深层原因。

为适应不同规格的包装,工人正对切片后的贡糕进行分割。人民网 张俊摄

老谢今年刚满58岁,但他投身贡糕这个行当已有36年。1985年,二十出头的谢润和进入怀宁一家国营食品厂做贡糕。那几年,从炒糯米到拌和,从切片到包装,几乎所有的岗位,他都干过。

十年后,因为经营不善,国营厂濒临倒闭。出于对市场前景的看好和对行业的熟悉,他没有多加考虑,便接手了下来,并改名永和食品厂。此后,厂子的产量就像贡糕一般,步步高升。

事实上,从员工变身老板的背后,还蕴藏着老谢对贡糕不同常人的情感。

在怀宁,贡糕是嫁娶、买房、贺寿等喜庆事的必备品。人民网 张俊摄

他的爷爷、父亲都是做贡糕的一把好手。到现在,算上他自己,祖孙三代和贡糕打了近70年的交道了。尽管祖辈和父辈没有留下一厂半坊,但却把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小窍门,以及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统统传给了他。

现在,守着这个小厂,老谢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也有发愁的地方。“我老了以后,谁来接班?”腊月二十四,是南方人的小年。傍晚,老谢的爱人在家烧了满满一桌菜,在县城工作的儿女也会回来。他“谋划”着,在饭桌上提一提这事,“一辈辈传下来的手艺,总不能给断了,是不是?”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1年02月08日09:48
分享到:
(责编:关飞、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