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阜阳颍州文旅发展亮点纷呈

2021年01月22日11:24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西关外社区民舞花挑旱船。 何明明 摄

“十三五”以来,阜阳颍州文化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基层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呈现出文化旅游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十三五”期间,颍州区累计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家、农家书屋114家、公共电子阅览室52个、远教文化广场20个;建设全民健身广场(乡镇级)7个、社区体育俱乐部10个、晨晚锻炼点289处、12个笼式球场、建成农村体育健身路径和一场两台132套、城区体育健身路径94套,基本完成全覆盖。

实施“双基”项目建设。新建1个乡镇文化站,按照“七个一”标准完善提升164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在马寨乡、袁集镇、文峰街道、景区街道等8个乡镇、街道分别建设室内健身中心和室外笼式多功能球类运动场。

惠民演出活动走进阜阳市颍州区九龙镇龙王村。 何明明 摄

文化惠民更加贴近群众

“十三五”时期,颍州区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组织基层剧团开展“戏曲进校园”75场次。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民间院团开展送戏下乡984余场次。开展“电影下乡”活动。为农民群众放映农业科技、精准扶贫、红色教育等题材的电影6840场次,受益观众达30余万人次。开展“文艺巡演”活动。举办脱贫攻坚、扫黑除恶、“新时代·新阜阳”等各类专题文艺巡演50余场次。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扎实有效

截至“十三五”末,颍州区现有省、市、区级非遗项目35项,其中省级非遗2项、市级非遗5项、区级非遗28项;颍州区有不可移动文物77处,其中省保文物9处、市保文物4处、区保文物2处。

“十三五”时期,颍州区严格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要求,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宣传机制,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

颍州西湖 王十庆摄

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十三五”时期,颍州区开展“全域旅游提升年”活动,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以乡村旅游扶贫“八个一”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积极推进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截至“十三五”末,颍州区共有3A级景区6个、星级旅游酒店3个、A级重点旅游扶贫村3个。颍州区登记注册33家旅行社、10家分社和55家营业部。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

“十三五”时期,颍州区积极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2014-2017年度区政府被省体育局授予安徽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累计建成6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8个小型室内健身中心、10个社区俱乐部、6个笼式足球场,达到每万人0.5块足球场地的标准,乡镇建成7个全民健身广场,行政村、新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平方米,2020年颍州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0.74万人,占颍州区人口总数的37.3%。

基层文化队伍逐步完善

“十三五”时期,颍州区通过政府购买基层文化公益性岗位(18名村居文化协管员和4名文物保护员),发挥好基层文化站长和文化骨干的特长,使基层文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抓文体协会建设。目前,颍州区共有文艺类团体25个,“十三五”时期组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500余场次,举办各类公益活动50余场次,累计受益群众近30万人。有体育类协会19家、500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十三五”时期开展各类健身活动200余次,直接参与活动人数50000余人次。

文旅脱贫有力有效

“十三五”时期,通过远教文化广场大屏幕积极为贫困村群众放映科技、法制、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精准脱贫等方面内容的光碟和科教片,以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同时,积极开展“读书日”阅读活动,以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载体,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开展贫困村读书读报活动500余次。开展“一村一月一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开展“一村一年一场”唱大戏活动。(张伟 李婉)

(责编:刘颖、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