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看安徽系列报道

添绿复绿护绿 铜陵描绘新江景

【查看原图】

人民网铜陵12月9日电 (记者 张磊)冬日的阳光穿透树梢,泼洒长江两岸,暖意融融。趁着好天气,铜陵金山社区居民罗响应带着孙子乘坐公交,赶来江边走走看看。望着微波粼粼的江水和清新整洁的江岸,老罗连连感叹,“想不到曾经的脏乱地,如今变得这么美。”

老罗家距离江边并不远,但是之前很少来,也不愿来,“泥沙满地,灰头土脸,到了下雨天,泥水横流,没地方下脚。”临江不见江,是铜陵人曾经的尴尬。

2012年,铜陵启动实施滨江生态岸线整治,近几年,又接续启动北延、南延工程,转变由此而生,铜陵新江景徐徐展开。

铜陵滨江公园全岸线。陈晨摄

添绿

铜陵第一期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工程,全长4.1公里,建成生态护坡3.3万平方米、园林绿化35万平方米、临江步道1.4公里、绿道4.1公里,2014年5月对市民开放。2017年1月,该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随后,铜陵又启动滨江生态岸线北延伸工程,2018年6月建成。

铜陵滨江生态公园。詹俊摄

2019年,全长2.1公里的南延工程启动,总规划用地48万平方米,投资达六千多万元,目前工程已基本建成。其中,利用原有的码头和船厂改造而成的滨江生态体育公园于今年11月14日正式开园,内有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和门球场等。

“过去环境差,码头、堆场林立,还有建筑垃圾。经过这么多年持续不懈的沿江岸线生态修复,绿化造林造景,滨江生态公园俨然已成为铜陵的‘外滩’,是城市一张靓丽的名片。”铜陵市住建局调研员朱安平对记者说。

铜陵滨江生态公园内的健身绿道。詹俊摄

护绿

握着马明锁的手,明显感到肌肤粗糙且很有力度,黝黑的脸颊可见岁月留下的皱纹,年过六旬、打了一辈子渔的他如今有了新身份——护渔员。从打渔到护渔,马明锁身份的转变,是长江大保护在铜陵胥坝乡的生动实践。

胥坝乡,地处长江铜陵段的一座江心洲上,辖域面积113平方公里,由安平圩、文沙圩、子胥圩和铁锚洲组成,总人口3.5万人,是八百里皖江最大的江心洲。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人民网记者张磊摄

江心洲的一座小岛铁锚洲,曾经因满眼的芦苇和岛上“四宝”莒蒿、芦笋、马兰、野芹菜而广受游客青睐,成为原生态旅游景点。如今,为了长江大保护,铁锚洲闭了关,禁止游人登岛。

当地渔民也全部上了岸,政府补贴为他们购买了养老保险,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渔民转岗,对于那些没有找到合适岗位的,则安排护渔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给予安置。

“长江大保护利国利民,我们都很理解和支持。现在的环境可比以前好多了,垃圾不见了,而江豚却能经常看到。”马明锁作为渔民上岸后,放不下对江上生活的眷恋,于是,他主动要求当一名护渔员,每天巡线江岸参与禁渔工作,处理残存的渔网和漂浮的垃圾。

铜陵滨江生态公园。詹俊摄

复绿

铜陵市拥有长江岸线资源142.6公里,近年来,铜陵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提在压倒性位置,强力推进非法码头整治、老旧船舶整治、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源涵养林,治河治湖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等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程。

废旧码头变身生态体育公园。陈晨摄

“严格执行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各类项目准入门槛要求,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284家。完成一江两岸港口岸线整治项目182个,建成污水管网近300公里,释放岸线17公里,陆域土地4400亩,在拆除整治后的区域开展岸线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绿化工程87.48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55.68万平方米。”铜陵市发改委长江办主任许盛槐介绍道。

铜陵滨江生态公园施工前后对比。铜陵市住建局供图

铜陵将水污染、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治理及尾矿库污染治理“4+1”工程明确为打造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铜陵样板的重点。开展沿江1公里5家化工企业关闭退出和15家化工企业整治提升,完成营运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492艘,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42个,修复面积856.56公顷,计划到今年底将完成所有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年12月09日10:25
分享到:
(责编:关飞、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