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湾沚镇桃园村:闲不住的“和事佬”

汪瑞华 陈若天

2020年11月10日10:17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事有地儿说,理有地儿讲,矛盾有人管。”这在芜湖市湾沚区湾沚镇的桃园村,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一句口头禅。

桃园村,位于芜湖市湾沚区的东北部,属典型的丘岗地区,该村拥有万亩桃林,历来有“青山绿水弋江畔、桃花园里有人家”的美誉。

在村里头,有一群“闲不住”的老人,他们义务充当“和事佬”,在田间地头,在村居院落,专门做乡亲们的调解工作,用自己的“嘴皮子”解开村民之间的“心结子”。

俯瞰湾沚镇桃园村。陈若天摄

走进桃园村村部的一间会议室,墙上粘贴的“老前辈调解工作室”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里就是调解室的‘根据地’,村里有个大事小情的,调解工作室的几位老人都会在这碰个面,说道说道。”桃园村党委副书记施其红介绍说。

话音刚落,只听《好运来》的手机铃声就从门外飘了进来,此时的施其红,头都没抬,就用肯定的语气应和道:“老陶来了!”

施其红说的老陶,原名陶登根,今年75岁,是“老前辈调解工作室”的成员之一。此外工作室还有梁庭华、张宏图、张朝秀、张定瑜和胡宏清,除张宏图是一名律师之外,其余5人的平均年龄超过了70岁。

“老前辈调解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五位老人都是发起人,他们当中,有的当过村支书、有的任过村民组长,还有干过村委会主任,不仅在村里头德高望重,处理村民矛盾纠纷时也有两把“刷子”。

就拿陶登根为例,1983年他就在村里头干会计,这一干就是8年,随后又当了5年村委会主任,之后还在乡调解委员会干了3年,直到1999年退休。

“每当看到当事人握手言和的场面,我们就觉得这嘴皮子没白磨。”感到快乐,心怀成就,是五位老人自愿冲在调解第一线的共同原因。“退休下来,闲着也是闲着,能为村里的邻里关系和民间纠纷帮衬帮衬,我们也很开心。”陶登根如是说。

今年8月,村里的一户人家,因鱼塘归属问题,让母女俩闹得不可开交,三天两头地吵,严重的时候都吵到了派出所。得知情况后,陶登根自告奋勇,“这事不能再闹下去了,得往开了的说。”

见到老村委会主任出面了,又是摆事实,又是讲道理,带讲带劝的,一趟功夫就把问题给化解了,母女二人各让一步。虽然气性是消解了不少,但还是不怎么见面。

“这不农忙刚刚结束,准备这两天再去撮合撮合,争取今年过年,能让他们一家子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性格耿直的陶登根不愿就此打住,而是瞅着机会趁热打铁,让母女二人重归于好。

在村里头,村民有了心结都习惯找“老前辈调解工作室”给说道说道。湾沚区委宣传部供图

“农村矛盾原因很多,但多数还是土地流转、宅基地纠纷、子女赡养等问题,特别是土地争议,因为在农村,村民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尤其在乎。”陶登根补充道,很多在被人看来并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就可能酿成大问题。

说起调解的诀窍,陶登根毫不避讳,“也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土洋结合,小道理得讲,大道理也得说。用百姓的法儿,平百姓的事儿,最能事半功倍。”

多年来,“老前辈调解工作室”不仅成为桃园村基层治理的润滑剂,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文明乡风。在很多村民眼中,五位老人就是文明的标杆,在他们的引导下,移风易俗也成了村里的新时尚:红白喜事攀比的少了,逢年过节赌博的陋习没了,就连出人情随份子也都不超过2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乡风文明,桃园村2016年获得“安徽省好人集体”称号,2017年评上“安徽省文明村”,2018年拿到全国最美村镇“乡风文明奖”,不仅这些,今年桃园村还入选了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责编:关飞、常国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