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预警守平安 安徽连续5年无人员因地质灾害死亡

苗子健

2020年11月09日19:17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感谢政府,救了我们老两口的命,还帮我们建了新房。”10月28日,是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汪家桥村村民胡本银乔迁新房的日子,他带着老伴“拎包入住”了当地政府为他们新建的41平米新房。

新房子门前,竖着两根裹着红布的毛竹,这是当地的习俗,寓意生活节节高。胡本银拿着扫帚打扫着房前屋后,老伴在屋内收拾衣服被褥,忙活着新家的布置。

老两口是村里的五保户,原本住在离新房500米远的山坡下,老房子是土坯结构,经历了几十年风吹日晒,本来就不牢靠,房后的山坡又是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今年7月6日,当地发生强降雨,胡家老房后的山体由于雨水的浸泡和冲刷发生坍塌,雨水卷着泥土和石块倾泻而下,将老房冲毁并掩埋。幸运的是,7月5日晚,胡本银老两口已被村干部提前转移安置。

“7月3日和4日下了点小雨,7月5日那天还晴天了,下午的时候村里来人找到我,让我们转移。”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胡本银至今还有些后怕,“老实说,当时我还犹豫过,毕竟以前下雨也通知让转移,但后来并没有发生危险,而且那天还是晴天。”

原本他还抱有一些侥幸心理,但在村干部和地质灾害预警员的坚持劝说下,他和老伴听从了安排。当天夜里下了整整一夜的大雨,第二天胡本银回来时,老宅被泥土几乎完全掩埋。“如果不是村里坚持让我转移,现在我们都没命了。”

这一切,得益于黄山市地质灾害定向预警系统的精准预报。在灾害发生前,当地村干部、预警监测员的手机上收到了黄山市地质灾害的预警信息,随即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村民开展转移安置工作。

“精准预警为我们集中有限防灾力量开展避险转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口镇镇长吴向阳告诉记者,精准预警系统将原来以县、区为单位的预警范围缩小到乡镇,在提高预警的准确性的同时,也让转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避免了“一刀切”。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形起伏较大,主要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为主。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威胁大,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根据2020年汛前调查结果,全市已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395处,占安徽全省总数三分之一,涉及4237户1.4万人和5.4亿元财产。

十三五期间,黄山市全面开展了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建立健全了市、县区、乡镇、村组、监测员的五级群测群防体系;构建了多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机制。自2018年起,黄山市积极开展实时定向预警研究工作,开展以乡镇为单位,小区域、精细化的预警,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区县、乡镇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手中,预警时效提升至1小时。

自2018年开展实时定向预警以来,黄山市共发布1035次定向预警,发布乡镇2754个/次,发布定向预警信息16万余条,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介绍,目前,安徽全省实现了自然资源、气象、水利共3854个雨量站数据共享和地质灾害自动化预警预报,基本建立了地质灾害三维信息平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在线监测体系,建立健全了快速反应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机制。优化改造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监测预警和处置指挥等三大系统,形成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管理平台。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安徽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1767起,提前转移94067户332120人,成功避险53起,避免了105户323人因灾伤亡,避免经济损失6030万元。安徽省连续5年实现无人员因地质灾害死亡。

(责编:吴西露、郭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