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解难消痛通堵”,锻造优异营商环境

2020年10月15日14:28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在铜陵,不但项目落地快捷,我们办理一些个人事项同样方便。”提及铜陵市营商环境,铜陵首个口罩生产厂家安徽长信安昌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立海给予了高度评价。疫情期间,企业从开始动议到试产成功,相关事项办理仅用148个小时,上演了非常时期的“铜陵速度”。

长信安昌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创造的“铜陵速度”是铜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铜陵围绕项目、企业、个人三个主体,把握解难、消痛、通堵三个关键,持续深化改革,锻造了优异的营商环境,实现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双满意。

五点发力为项目推进“解难”

聚焦项目落不下、推不动、建不了的问题,铜陵以项目服务“一次办结”为目标,从五个方面发力,推动开发园区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以“多评合一”压前置。开发园区做好区域专项评价,评价报告经评审通过后,实行“一次评价、成果共享”,即新建项目对矿产压覆、文物保护等不再做单项评价,对确需做的环评等评价报告,在区域评价报告基础上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实行降档评价。以“并联审批”缩时限。由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预审,预审通过的项目实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建设单位一次提交资料,由相关部门集中进行审批办理,对互有前置的审批事项实施提前预审,前置事项办结即可同时办结下一环节。以“代办服务”提效率。针对建设单位不熟悉、不清楚相关事项办事流程,所需资料难以一次完整提供,铜陵各开发园区成立跑办服务中心,在征得项目建设单位同意后,由跑办中心无偿提供审批代办服务,企业只需按照审批要求提供相关资料,以及对相关事项进行签字盖章即可。以“承诺开工”加速度。推行承诺即开工,充分利用土地挂牌出让40天时间,同步推进项目环评、安评等报告编制和规划建筑方案的设计、地质勘探及施工图设计,并在开工前将相关报批资料提交有关部门预审,职能部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承诺书,由企业承诺公示后即可开工建设,企业后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批即可。以“联席会议”解难题。建立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就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征迁、审批等问题进行研究落实,对新签约项目逐一制定推进路线图和时间表,细化时间节点,明确责任单位。

四减一增为服务企业“消痛”

围绕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铜陵推行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增加透明度“四减一增”,让企业办事“零成本”。

减时限,全市45个单位开展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质效工作,平均压缩审批时限30%以上,其中工业企业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减环节,启动多级串联事项梳理审核工作,梳理出多级串联事项,实现“一次申请、自动流转、直至办结”,公用设施接入“一站式”服务,财产登记开展税务、住建、规划“一窗受理”并推广“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减材料,在政务服务领域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精简材料50%以上;政府采购项目推行承诺制,取消4项投标材料;办电业务从“一证受理”到“零资料受理”,实现“刷脸”办电。减成本,降低招标投标制度性成本,投标及履约保证金两项营商环境考核指标居全省第一;企业开办免费刻制4枚印章;探索水电气降价保障机制,燃气企业对中小微工业企业2至4月用气价格分别按冬季和淡季基准价格下调10%;铜陵经开区对承租国有资产经营用房、公寓、办公楼的中小微企业减免3个月租金;推出“科技贷”等金融产品,并推进减税降费。增加透明度,全市法定时限内依申请公开事项办结率100%,惠企政策措施全部公开公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24个部门和县区全部上网实行“一网审批”,纳税服务推进银税融合、征管协同、信息共享。

智慧大脑为个人办事“通堵”

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堵点”问题,铜陵围绕出生、上学、就业、结婚、生育、置业、就医、退休、养老、殡葬等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以“城市超脑”打造智、慧办、网上办、随时办平台,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米”。

智慧办,成功打造并运行汇聚了57个单位、31亿条数据的“城市超脑”,构建起具备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开发、数据共享能力的平台,依托APP上线了社保、卫健、公积金等一批群众使用率高的特色功能模块。网上办,开展法人网上注册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四电”建设与应用,完成154类共554万件电子证照制作,电子证照调用19191次;推动“互联网+监管”工作开展,监管平台累计注册账号数3541个,监管行为信息采集录入1145项;到目前,铜陵网上政务服务办件已达35.4万件。随时办,上线“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功能, 可快捷获知政务服务事项“去哪办”“怎么办”“就近办”等信息;实现网络端2484个事项、自助端260个事项、手机端321个事项的“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依托中国建设银行网点场所及自助设备,实现部分政务服务事项在商圈、居民区可7×24小时就近办理。(朱国强 葛传靖 刘洋)

(责编:范晓琳、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