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0年08月12日16:47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8月7日,大庄镇“东风村惠民院”养老院,老人们在讨论谁种的蔬菜长得更好。只见院子东侧的菜地里,小葱、黄瓜、豆角等各种时令蔬菜长势喜人。“平时院里的蔬菜都不用买了,我们自己都能种,你看看我还在鱼塘里钓了不少鱼呢。”院民肖元东略显得意地向展示他的“战利品”。

还没等肖元东说完,67岁的五保户许科贵就抢着说起来:“在这里不仅吃得好,住得也好。屋里都有空调、卫生间,隔壁就是卫生室,像俺们这些老年人经常有个头疼脑热的,看病也方便多了。最主要是离家近,出门干活聊天都是熟人,在这住心里别提多敞快了。”

打造志愿联盟,建好幸福大院

近年来,泗县针对全县特困人员、重病重残老人较多,供养护理资源分散的情况,在县乡两级养老机构现有服务基础上,增设标准化卫生室,增加托养残疾人床位,实行养老、托残、医疗服务“三合一”模式,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群体在县镇集中供养机构中的就医及托残难题。

与此同时,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所需,推深做实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全方位构建县乡村“三合一、五合一养老托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不方便的群众提供志愿服务。依托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队、科技志愿服务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分队、文化惠民志愿服务队等多支队伍,组成志愿联盟,根据群众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菜单”,充分满足农村老年群体在物质、精神等方面不同的需求。

“我就不太习惯去镇里的养老院,虽说那里条件很好,可是俺舍不得离开村子。”许科贵说道。针对许科贵老人这样有恋乡情结,不愿集中到县、乡养老机构供养的情况,县里对村级现有闲置校舍、村部、卫生室和农户空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乡镇敬老院村级分院,形成了村级养老、托残、医疗、五保、老年房“五合一”服务模式。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队,在了解到许科贵有就业务工的需求,就和村里的种植大户对接,为许科贵在附近的蔬菜大棚基地里找到了一份工作。许科贵晚上在院里居住,白天就到蔬菜大棚里干活,一天60块钱的收入,让他很满意。“有了志愿服务队的帮助,我的晚年生活越过越幸福啦!”

挖掘乡土艺人,引领文化传承

志愿服务让鳏寡孤独等五保老人在“幸福大院”里过得乐陶陶,同样,乡土艺人的精彩表演给农村老年人提供了别样的“精神大餐”。

在草沟镇秦桥村,每天晚上天一擦黑,秦德华就开始了登台演出了。作为泗县秦氏皮影戏的第五代传人和新时代文明志愿中的一员,秦德华的皮影戏在当地很受老百姓的欢迎。“我这个人好热闹,自己又有这个传统的老手艺,每天给大伙来上一段,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开展到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如今在泗县,通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着力挖掘优秀乡土人才,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组织开展集中汇演、自娱自乐、文艺比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极大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逐步形成“群众工作群众做”,打造了志愿服务、文明实践中心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吃过饭一出门就是村文化广场,听着皮影戏,还能跳跳广场舞,俺觉得这样的生活过得比城里人都舒坦。”秦桥村的李大爷满意地说。

崇尚孝老爱亲,滋养文明乡风

“机制跟得上,孝道也要担肩上。我们通过党员干部齐带头、模范榜样去引领、法律武器做保障等方式,真正把“孝道扶贫”打造成百姓口中的金杯银杯。”泗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尉成辉说。

近年来泗县开展的“我把老人接回家”系列活动,让91岁的贫困户徐广英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徐广英是屏山镇吴店村人,以前一直独居在河边两间简陋的瓦房内。老人的儿子张继成一家四口,在旁边的三间两层楼房里居住。了解情况后,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派出孝老爱亲志愿服务队,多次上门做张继成的工作,对他宣传孝道扶贫的内容。逐渐地,张继成转变了思想,带着媳妇一起把老人接到自家的楼房居住,同时把河堤旁的旧房拆除。

该县通过“我把老人接回家”、最美孝老爱亲家庭、好媳妇、星级文明户、最美泗州人评选等系列活动,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孝老爱亲等先进典型,培育孝悌和睦家风,为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注入了丰富内容。目前,全县已有985户独居老人由子女接回家居住。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深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知孝义、讲孝德、践孝行,真正让农村老人不再‘老来难’,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目标。”尉成辉说。(单珊)

(责编:郭宇、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