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乘风破浪,安徽这个市是如何让人惊叹的?

2020年06月29日11:17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15秒钟卖掉60个集装箱的货,这是我们孵化的网红达人企鹅妈妈的战绩。”在铜陵市政府会议室里,安徽省中盛画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彦祖文化的联合创始人刘芳作为首讲嘉宾,为铜都文化产业大讲堂拉开帷幕。

铜陵文化大讲堂(铜陵市委宣传部供图)

于一座城市而言,工业构建起钢筋铁骨,文化产业则塑造其独特气质。刘芳和她身后的中盛画材、彦祖文化实际上是铜陵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中一抹亮色。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探路者,铜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交上了一份让人惊叹的文化产业成绩单。

国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10个,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家,文化类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民营文化企业百强16家,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省影视基地3个,铜官府等4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青铜时代等5家文化企业在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

亮眼的数据为“熔旧铸新”的城市精神增添了精彩的文化注脚,那么,铜陵的“小身量”里为什么蕴藏着如此惊人的文化爆发力?古朴厚重与新潮时尚的文化气质如何在这座沿江城市共同成长?

铜陵山水之门(陈磊/摄)

铸造“铜”招牌

踏入铜陵地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志性建筑——大型铜雕“山水之门”。因“铜”得名,在这座城市的血液里流淌着浓得化不开的“铜”情缘。从青铜文化数千年的冶炼史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炉铜水浇铸出的第一块铜锭,铜文化是铜陵的城市之魂。

“发展文化产业应当立足于城市的历史和特色,善于做深耕本土、借势发力的文章。”铜陵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潘荣华表示。

2019年,铜陵市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入列第一批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名单。与主导铜产业不断升级加速发展同向而行的,是依托于本土资源优势,蓬勃成长的铜艺产业。

深耕铜雕塑、铜情景园、铜家居装饰、铜工艺品等业务方向,一批铜工艺企业茁壮成长,形成了铜官府、新九鼎、青铜时代等龙头企业,打造出一批分量颇重的铜艺品牌。2019年铜陵全市32家铜工艺企业实现产值3.32亿元。

登高望远,在既有的产业基础上,如何全面推动铜艺产业的结构升级和集聚发展成为摆在铜陵面前的一道时代思考题。解好这道题,需要市场和政府共同发力。

今年9月,作为国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铜工业文化产业园即将投产,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占地110亩,一座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特色建筑“铜房子”也将在这里落成。与此同时,坐落于铜陵北斗星城、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中国铜街”以建设高品质铜文化街区为目标,正源源不断地引进朱府铜艺、金蜗牛、青铜时代、“铜+”生活美学馆等15家铜艺企业,成为铜文化的展示窗口。

文化产业不仅是优化地方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抓手,也是增强城市魅力、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有效途径。

“文化产业发展要将铜陵特色工矿历史资源开发与现代旅游服务、休闲娱乐、餐饮消费等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铜陵市市长胡启生在调研时强调。

作为城市记忆的标本,即将开放的铜官山1978文创园利用具有时代意义的铜官山矿遗址,修旧如旧复原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铜陵矿工的开采和生活场景,将这里打造成彰显城市文化自信的会客厅。

未来,铜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将更深地融入城市肌理之中,成为铜陵的亮眼“IP”。

铜陵市铜官山1978文创园(铜陵市委宣传部供图)

追风“新”浪潮

既要立,也要破。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一直以来是铜陵最鲜明的城市标签。在做深做透“铜”文章,立起文化产业“铜”字招牌的同时,拥有“创新基因”的铜陵也站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起舞,打造“无中生有”的新兴文化产业增长极。

刘芳正是这样一位踏浪前行者。据阿里妈妈数据显示,彦祖文化单日成交额超过2500万,单月带货流水达4000万,合作母婴品牌商家200多家,2019年天猫机构卖货榜单第6名,母婴类卖货第1名。彦祖文化亦被评为2019年母婴行业的抖音第一MCN机构,而与彦祖文化同一水平线的,无一不是来自“北上广深”的文化公司。

透过彦祖文化这扇“窗”,铜陵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跃然呈现。当下,疫情倒逼、5G来袭、互联网技术、新基建等因素叠加,同样深刻影响和颠覆文化产业。主动“上云”,拥抱互联网,在新风口上谋篇布局,造就了一批以互联网和数字内容服务为主的新型文化产业。

主营海外游戏运营的安徽百舟互娱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十年获得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的称号,公司产品辐射全球40个国家,国外玩家超2000万人;作为细分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安徽新视野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防灾减灾工程设计与施工,在全国建立了200多个展馆。

据统计,目前铜陵市互联网服务、数字内容、创意设计约占全市文化企业的35.74%;规上互联网文化创意类企业约占规上文化企业的17.65%。

契合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线上铜陵建设的机遇,新兴文化产业风头正劲,更为可贵的是,这些让人惊喜的新兴文化企业带动更多的本土和外地人才加入,通过一群人的梦想合力,赋予铜陵文化产业行稳致远的能量。从“铜文化”的固有认知中,破出一条新路径,激活城市的别样魅力。

中盛画材(彦祖文化)办公内景(铜陵市委宣传部供图)

念好“融”字诀

铜陵书写的另一篇“无中生有”的文章是影视文化产业。

2016年,铜陵在历史文化悠久的滨江古镇大通成立影视传媒文化产业园。“影视文化产业对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极大的拉动效应,铜陵具有便利的水陆交通优势,也具备形态多样的取景优势,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满腔全力以赴做好服务的热情。”大通影视传媒文化产业园总经理吴华表示。

三年来,大通影视传媒文化产业园内注册影视文化企业、工作室近百家,保持每年产出二十部左右影视剧的稳定发展态势,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9亿元,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级影视拍摄基地”“2016、2017年度安徽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优秀园区(基地)”。

实际上,影视文化产业在铜陵蓬勃发展的背后还蕴藏着更宏大的产业融合布局。“铜陵有许多资源优势,有美丽乡村‘土味’的原生态风光,也有浮山这类蕴含‘品味’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就如同散落的珍珠一样,我们要做好文旅产业‘串珠成链’的融合发展。”潘荣华表示。

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危中亦藏机,在铜陵,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幕已然开启。一方面做好原生态自然风光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推进业态创新,支持文旅企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

位于铜陵叶山脚下的永泉农庄度假村,打造出吃、住、游、娱为一体的综合文旅度假服务区,实现资源与载体、内容与形式、休闲与体验的有机结合。“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北大门,铜陵立志于充分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将文旅产业融合‘这盘棋’下得更加精彩。”铜陵市文旅局党组成员、文产办主任张生能如是说。

优良的产业生态

如今,铜陵的文化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爆棚”态势。不仅地域特色浓厚的传统文化产业推陈出新,焕发生机,更有一批数字文化企业站上了时代风口,此外,影视、文旅产业也都后劲十足,且涌现出一批在全国领先的本土企业,汇聚成铜陵文化产业发展的磅礴力量,正在重塑这座传统工矿城市的气质。

那么,铜陵为什么能?这座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底气何在?

这股底气首先源自决心。“要充分发挥铜陵文化底蕴深厚的资源优势,扎实推进文化产业良性发展,不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市委书记丁纯上任不久,就考察了铜陵的文化产业,他的这番话再次传递出铜陵发展文化产业的坚定决心。

多年来,铜陵将文化产业发展放在城市转型升级的大战略中布局,“一任接着一任干”,出台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疫情期间,铜陵在全省率先出台帮扶企业共渡难关的系列政策,文化企业亦受到惠及。

这股底气还源自服务。让企业专心做好“围墙里的事”一直以来都是铜陵最真诚的承诺。铜陵市宣传部和市文旅局相关科室负责人除了日常的政策传达,市委宣传部文改办还定期整理发布文创信息速递、开办文化产业大讲堂、开设学习沙龙,并积极筹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

“当好服务文化企业的‘店小二’,让企业心无旁骛忙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好生态。”铜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淑玲如是说。

这股底气更来源于人才。《庆余年》《长安十二时辰》《鬼吹灯之黄皮子坟》《怒晴湘西》这些知名影视作品的背后,都有一家铜陵企业的身影。因为出色的航拍技术,唐恺和他的安徽华夏天承航拍工作室在业内颇有名气,除了参与众多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拍摄,唐恺团队还受邀拍摄嫦娥四号卫星发射纪录片。

筑梦“铜房子”的铜陵市领军人才赵敏、在时代风口翩翩起舞的刘芳……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人才在铜陵集聚,一批怀揣梦想的本土企业家迅速成长,他们是铜陵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能。

近日,一场名为“‘铜’创未来,‘陵’聚智慧”的城市IP文创大赛正在网上广发“英雄帖”,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现代城市的精神内核和发展活力。铜陵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的繁荣,我们期待这座城市里跳跃的产业“星火”燃烧得更旺,成为一片燎原的“文化新势力”。(郭敏 黄慧)

(责编:范晓琳、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