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氏根艺创始人窦建安:非遗讲究的是传承,不能有杂念

【查看原图】

窦氏根艺创始人窦建安

窦氏根艺创始人窦建安

窦建安和儿子共同完成的作品《仙人指路》

窦建安和儿子共同完成的作品《仙人指路》

  都说“朽木不可雕也”,实则非也非也。金鸡报晓、仙人指路……一只只普通的树根在根艺大师窦建安的处理下,从废料变成艺术品,如今,窦式根艺近五十载,“一根成型式”创作手法正是巧借天然美有所用,把自然美的奇和人工美的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化腐朽为神奇。

  从事根艺几十载

  启蒙源于儿时的老宅子

  要说兴趣是最大的老师,这话一点没错。从一位普通的绿化工人变成根艺大师,儿时的兴趣启蒙让他坚定了自己的前进方向。

  在70年代初,窦建安就痴迷根艺。他说,从童年时期便深受周围环境的熏陶,当时合肥刚解放,窦建安的父母跟着大部队在合肥安了家,住在七桂塘的一个大院子里,这个大院原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宅子,摆设着各式各样的盆景、花卉、石头,对幼小的窦建安影响很大,他经常观察门窗上的浮雕图案,细细琢磨其中的趣味,算是一种艺术的启蒙吧。

  待合肥有了第一家花鸟市场,窦建安只要逢礼拜天、休息日便会去花市搜集树桩,有时候中午下班抽空也要过去淘宝。这时候他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开始开拓自己的眼界,最直接的就是订阅花鸟杂志。

  “当时我拿到第一份杂志时特别高兴。市场上相关杂志太少,我就只能去新华书店预定,书店工作人员和我说得等三个月才能拿到,我二话不说就订了,我不怕等”。也就是通过杂志,窦建安了解到根雕艺术在70年代的南方城市已经开始发展了。

  早年,窦建安在合肥江淮棉织厂工作。80年代,政府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便是要求美化、绿化环境。刚开始在锅炉房工作,考虑到窦建安对花花草草一直很感兴趣,领导便把他调去行政科专门搞绿化,养花种树。打那以后,窦建安就迷上了绿化盆景。后来,市里举办了园林高级技工培训班,在那里窦建安学到了很多:“通过培训我能认识200多种树,而且能通过年轮来辨别树的年龄,成为一名专业的绿化工人”,在根雕艺术的追求之路上他走得更踏实了。

  非遗是苦中作乐

  讲究的是传承,不可有杂念

  “根艺”就是苦中作乐,窦建安表示:“这么多年,周围人包括我家人的不理解和质疑从来没有断过,可我一直在坚持。我的作品从来不走市场化这条路,我只参加展览或者赠送亲朋好友。它们不是我赚名赚利的工具,我也不在乎那些东西”。

  从最开始养的多肉盆栽、草本植物,再到如今的木本植物,渐渐地,窦建安手中积攒的枯萎树枝、树根越来越多,就做成根艺艺术品,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在窦建安的根艺创作中,大部分都应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材料基本没有拼接痕迹。窦建安说,这种“一根成型式”的艺术表现手法正是根艺最大的特色,也是作品真正能吸引到欣赏者的地方。

  窦建安的家位于顶楼,因此他特意将家中的阁楼打造成一个玻璃暖房,当作日常制作根雕的“作坊”,也使他的花花草草有了一个宽敞的家。在作坊里,既有浸泡在缸里的木料坯子,也有正在制作的半成品,还整齐地摆放着窦师傅历年来的精心之作,以及全市各媒体对窦氏根艺的报道,版面都被放大成海报展板,看得出窦建安对此非常自豪。

  对于他来说,每一件作品包括尚未成型的原材料都像是他的老伙伴:“别看它们(指树桩)看起来很小,但其实有的年龄比我还大。所以每一块料都要好好处理。”

  说到原材料,窦建安叹气道:“现在的原料是越来越难弄到了,好的更别说了。做根艺最好的材料有:枣树、洋槐、黄檀、榆树等。其中榆树是上好的材料。现在国家在治理水土流失,不准肆意采料。没有好的原料,根艺要想出很好的作品也是越来越难了”。

  据他介绍,近年来他的儿子也开始学习根艺,客厅里摆放的一件“仙人指路”,就是他和儿子共同完成的。学习根艺是个需要耐心的活儿。“做根艺需要有耐心、能静心,当然能吃苦也是必要的。根艺不同于写字作画,它耗精力也耗时间,一件好的作品从创意到制作,有时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不能急功近利”。

  不过,窦建安仍然欢迎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根艺中来,为此,每当有媒体过来了解他的“窦氏根艺”时,他都很开心:“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根艺能得到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可以让我的根艺有更多的机会被更多的人了解,它便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也让更多的人能体会到根艺之美,它会滋养我们的心灵,体验人生的乐趣”。

来源:合肥报业全媒体  2020年06月15日08:44
分享到:
(责编:马玲玲、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