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论 建设美丽安庆

安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魏晓明

2020年06月05日10:52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据安庆新闻网报道  今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环保“四治”既是对“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延续,也是对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具体要求。安庆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庆样板。

  治山,勇当全省林长制改革排头兵。安庆是安徽省五大重点林区之一,森林面积796.8万亩,森林覆盖率39.24%,均列全省第4位;湿地面积253.1万亩,居全省之首。从2017年起,率先在全省试点推进林长制改革,坚持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并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初步形成“六个一”(一个责任体系、一个规划体系、一个支持林长发展政策体系、一个林业智慧平台、一个林长制地方性法规、一个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模式,正全力争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构建责任体系。全面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出台林长制市级推进工作机制,全市6967名林长从包保到抓落实,形成责任闭环。构建“一林一技”等“五个一”平台,实行网格管理,实现全域覆盖,做到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强化规划引领。在全省率先编制出台林长制“1+2+3”规划体系,属全国首创。聚焦“五绿”任务,推动规划落实,实施道路绿色长廊建设等四大示范工程,2017年以来累计人工造林36.1万亩、占全省五分之一以上,全市30万亩芭茅山已改造26万亩,昔日“芭茅山”变成“茶山竹海”。发展林业经济。出台促进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支持林业经营主体发展。三年多来,新增省级以上林业专业示范合作社18个、省级示范家庭林场15个,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1个、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174家,总量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建成高效林业基地133万亩,发展林下经济185万亩,怀宁县蓝莓基地规模在长三角地区最大,油茶种植面积全省第二。强化科技支撑。建立覆盖全市的“1+7”科技服务平台,市本级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合作建设“一院一站一联盟”,已与20余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发布科技成果20项。林业智慧平台建成运行,智能查询、调度考核等八大功能实现平台操作,在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上作创新示范交流。推进林长制立法。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林长制条例》,将“五绿”纳入法治化轨道,实现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的转变。探索建立“林长+检察长”协同机制,全面加强检察机关对林长制实施的法律监督,推动管林治林长效常治。

  治水,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庆)经济带。安庆是长江流入长三角地区的“第一站”,境内岸线长度占全省1/3以上,肩负着为长三角构筑生态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开展“三大一强”专项行动,呵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全面落实“1515”行动计划。严格落实“禁新建”“减存量”等要求,推进沿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城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两大龙头产业,化工企业全部“退城进园”,安庆石化百亿技改项目今年开工,石化新管廊带建成运营,“8828”油气管线40年穿城而过成为历史。各县立足实际实施首位产业“十个一”工程,已形成9个超百亿产业集群,首位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达50%。全市禁养区内54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关闭或搬迁,岳西、潜山自然保护区内18个小水电站全部关停,12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投用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江豚保护区系统修复1号工程。实行“一泊一策”“一口一策”“一船一策”,43个违规码头泊位今年全部退出,18个入江排污口全部整治达标或关闭,492艘渔船提前一年半全面退出,实现全江段常年禁捕,长江岸线“建新绿”7980亩。正按照“全国一流”目标,积极申报省级江豚保护区,启动江豚自然保护区立法工作,打造安庆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推深做实河长制、湖长制。全面落实巡河制度,开展为期三年的河湖“五清四乱”行动,实现河湖环境常态化监管,拆除取缔沿江湖泊围拦网养殖面积达99万亩、全省最多,黄湖、大官湖、菜子湖水质达到Ⅲ类以上优良等级。2019年全市12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1.7%,长江干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治气,让“安庆蓝”成为宜城最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安庆市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空气优良率居全省前列。坚持全面防治。以控气、控煤、控车、控尘、控烧“五控”为抓手,重点对燃煤锅炉、工地扬尘、餐饮油烟、黄标车等开展专项整治,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安庆石化、华泰林浆纸等重点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1600余家,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全市完成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任务,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市区开通新能源公交车246辆、占比达44%,出租车全部升级改造为双燃料车辆。全面实施烟花爆竹禁限放,不燃放烟花爆竹成为新风尚。坚持科学施治。建成市级“智慧环保”系统,完成202家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和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实现对重点污染源实时监控、超标预警、应急反控、信息共享。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环境“议事厅”制度,组织第三方机构提供“一对一”技术支持,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坚持联防联治。压实属地和部门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实行按月调度考核,开展跨部门联合“零点执法行动”。实行秸秆禁烧和森林防火联动,形成野外用火共管机制。创新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方式,开展“带着群众看环保”、千人环保志愿者接受授旗等活动,实行环境违法有奖举报制度,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治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全面治理环境突出问题,打造美好大宜城。开展城市水系治理。完成“一湖九河”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常态化“补水活水”,城区水系基本贯通,形成“一城活水”。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建成石塘湖备用水源地,10条城区黑臭水体整治提前一年完成,大寨河等重现水清岸绿景象。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全面实施主干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基本形成城市绿轴。建成2.2平方公里康熙河景观带和2.2平方公里秦潭湖公园,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线。打造了神灵潭等公园绿地及一批小游园,为市民休闲提供了更多去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3.1%,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引进北京环卫、北排等顶级企业参与城市运营管理,城市管理水平向一线城市看齐,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环卫一体化,环卫机械化作业率达90%以上,大街小巷更加干净整洁。实施污水收集处理厂网一体化,所有污水厂出水指标达到一级A标准。皖能中科二期项目建成投运,一期重建项目以及静脉产业园即将建成,满足全市生活垃圾和危废处置需要。统筹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累计建成中心村900多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建成率达9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责编:马玲玲、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