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水清岸绿天蓝土净的生态宜居城市

——纪念第49个世界环境日

2020年06月03日10:02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潘朝晖

  据芜湖新闻网报道  我们即将迎来第49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聚焦“生物多样性”,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全球正在经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大自然向我们人类敲响的警钟。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持续提升芜湖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需要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担当作为,更需要每一位芜湖市民朋友倾情参与、积极行动。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长点。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生态文明理念,狠抓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系统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加快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上了一份生态环境保护的“芜湖答卷”。我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我们以全面排查整治雨污管网为突破口,多措并举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是芜湖生态环保工作的突出短板。我们坚持把控源截污作为关键举措,以提高城区污水收集率为重点,与三峡集团开展全面合作,探索出“一城一主体”“厂网河湖岸”一体化治水模式,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提前一年消除劣Ⅴ类水体。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6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达一级A排放标准,新建1座日处理6万吨污水处理厂,启动127公里长的污水主干、次支管网建设,排查整治、修复污水管网1200余公里,完成64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保兴垾、板城垾治理成效初显。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国家考核的水质断面达标率100%,黑臭水体整治达到96.3%,地表水环境质量2018-2019年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三。

  我们以长江岸线整治为牵引,努力彰显山水相间、精致繁华的城市风貌特色。2017年启动长江干流岸线集中整治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累计完成200多个非法码头、修造船厂、非法砂点拆除复绿,整治“散乱污”企业2833家,释放长江干流岸线近30公里,腾出滩涂陆域面积6000亩,新增长江造林1.66万亩,基本实现岸线1公里范围内应绿尽绿,十里江湾、百里绿廊闪耀皖江。先后组织开展4轮地毯式固废大排查大整治,固废倾倒点全部实施无害化处理。在中电垃圾焚烧厂投产的基础上,改造城北垃圾焚烧厂,新建江北垃圾焚烧厂,提升海螺水泥窑危废消纳能力,推进建筑垃圾精细化处理,加快争创无废城市。推深做实林长制,市、县、镇、村四级2340名林长覆盖88个生态功能区,雕塑公园、中央公园、大阳垾湿地公园等一批绿化工程成为市民和游客青睐的“打卡”胜地。

  我们坚持“五控”协同推进,不断提升群众的蓝天幸福指数。大气污染,表现在天上,根子在地上。我们一小时一小时地抓、一微克一微克地抠,协同推进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五控”行动。实施重点污染源企业减排工程,海螺水泥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下降一半以上,白马山水泥厂氮氧化物排放降至100毫克/立方米以下,实现“环保领跑”。新兴铸管、富鑫钢铁制定了超低排放改造计划,正在有序推进。更换新能源公交车255台、电动出租车20台,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55%。开展大气污染源解析,依托74个镇街自动监测点、1套激光雷达、1套移动走航及17套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控,对污染源实施“靶向治疗”。2019年,空气质量考核全省排名第二,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环境空气质量约束性目标。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生物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必争必保的底线。我们在抓好污染防治的同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全市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对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组织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拆除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项目108个,畜禽养殖场(户)21个,恢复滩涂养殖7212亩,无为市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南陵县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大力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把保护环境的行为融入日常生活中,让生态、环保、低碳理念进入每一个家庭,转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共同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马玲玲、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