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新量”芜湖:风劲潮涌奋楫先

2020年06月03日13:56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据芜湖新闻网报道 放眼江海,“一核两翼”缔造百万标箱大港;聚焦陆地,新兴园区带动外贸逆势上扬;仰望长天,航空产业激荡更高水平开放……

当城市发展走过后发优势带来的高速增长后,迫切要解决的就是“大而不强”的问题。这需要从过去依靠简单扩大规模和增加要素投入的增长,转向依靠新发展理念驱动的增长。

一向敢想敢闯的芜湖,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鼓翅奋翼、开拓进取,以新格局、新技术、新产业加码经济“含新量”,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写下了皖江开发开放的雄浑篇章!

(芜湖滨江城市景观)

长江巨埠融入全球浪潮

5月13日,芜湖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

“10天的航程缩短到3天内,船舶在申作业时间也不超过1天。”申芜港联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余林说,如今,芜湖港到上海港不仅缩短航程,还提供优先靠泊、优先作业,为“皖货出海”压缩了一半时间。

(芜湖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

2018年,芜湖按照“一核两翼”战略目标,以芜湖港—上海洋山港点对点直航一核为主轴,通过合肥港—芜湖港港航巴士,安庆、铜陵等皖江支线两翼,打通了江北、皖北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物流运输主通道。这条快捷高效的国际化货运通道,让一张又一张“安徽名片”从这里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与此同时,伴随口岸单证无纸化平台和长江空箱调拨中心启用、“智慧港口”加快建设,芜湖港通关效率飞升。2019年,芜湖港全年集装箱量突破1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1.28亿吨,成为长江下游集装箱转运中心,带动安徽口岸地位不断提高。

(长江黄金水道芜湖段百舸争流运输忙)

“在不稳定不确定的全球经济浪潮中,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芜湖立足自然禀赋,以打造江海联运新枢纽不断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经济外向度,长江巨埠已然再展雄风!”市港航管理中心主任詹应线倍感振奋。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截至2019年,滨江而兴的芜湖已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坐拥长江水,通向太平洋”的宏大格局,已展现出清晰脉络——

(奇瑞汽车出口海外)

如今,每3辆出口海外的中国乘用车里,就有1辆来自奇瑞。海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超100亿元,实现产品出口、技术输出、资本输出的全面国际化。美的、江森日立、格力均在芜湖设立以出口为主的生产基地。

去年以来,新兴产业中涌现的中车庞巴迪、埃夫特等企业,也吹响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号角。从轮船到汽车、农机、轨道列车再到通用飞机,芜湖实现大交通产业出口全覆盖。

新兴园区见证逆势奇迹

在高新区服务外包产业园,实现年销售额0到1亿元突破,员工不过百余人的艾尔达科技只用了5年时间。今年一季度,该公司产线饱和,销售额逆势增长300%。

“高能纳米膜面状电热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风、水、蒸汽等领域。”企业负责人胡如国博士向记者展示了企业的网红产品“便携式即热饮水机”——接通电源3秒就能加热出开水。令人称奇的是,作为产品关键材料的纳米膜层厚度仅有12微米(约为人体头发直径的20分之一),1立方厘米就能产生300瓦功率。

(高新区艾尔达科技便携式即热饮水机生产线)

实际上,在不足400万人口的芜湖,每3天就能诞生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仅6年时间,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就从2014年的29.7%上升到2019年的58.1%。

高新技术产品、业态层出不穷,园区示范带动起到关键作用。面对汽车市场由增量转存量的不利背景,同样位于服务外包产业园的奇瑞商用车过去两年复合增长率80%以上,跻身制造业百亿企业。“得益于园区服务,可以最大程度用好政策、聚力突破、心无旁骛谋发展。”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监徐超说。

(奇瑞商用车新能源汽车海豚EV的智慧工厂)

而在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特殊开放区域之一——芜湖综合保税区,2018年更是实现了以2.17平方公里土地,取得进出口总值64.6亿元的骄人成绩。

2019年以来,综保区经受住了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通过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用好选择性征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政策红利,综保区今年前四个月进出口总额由去年同比下降21.6%迅速收窄至1%以内,预计上半年就能扭转为正增长。

(鸟瞰芜湖综合保税区)

大江东去,淘尽风流。统计数据进一步显示:依托多个国家级平台政策叠加优势,2013年至2019年,芜湖实际利用外资170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二,仅次于合肥;实际对外投资23.15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一。2019年,芜湖实现进出口总额72.04亿美元,稳居全省第二,分别为省内滁州、阜阳、铜陵的1.79、4.58、15.26倍。2020年一季度,芜湖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12.9%。

协同创新扩大发展空间

用扩大开放打开发展空间、推动深化改革,被持续写入芜湖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在跑道上试飞)

“2018年年底,我们的飞机交付量就已位居全国第一。”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建江说,2013年,公司决定落户芜湖航空产业园时,这里还是一片空地。现在则形成了40余家关联企业的产业集聚。朝着协同创新的共同目标,G60通航产业联盟在这里成立,研发、制造、维修、运营“四位一体”的通航产业生态链在这里加速形成。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的总装车间)

航空产业在经济新版块崛起的同时,也为芜湖转型发展、高起点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开广阔空间。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宣布,芜宣机场列入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重点工程建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芜湖宣州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跃进表示,朝着年内建成试飞的目标,芜宣机场将很快发挥重要的基础设施、产业载体等作用,携手长三角城市共同打造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建设中的芜宣机场)

站在融入区域一体化新的历史方位,芜湖更力求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通过制度创新推动高水平开放。

2019年以来,芜湖持续深化“放管服”,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完成“证照分离”改革,实行公安服务事项“不见面审批”,实施企业登记“容缺受理”。建成全省首家市级企业服务中心,着力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非标准化”问题。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压缩至40天。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贷改革试点,1700多家中小企业注册建档、累计发放信用贷款33亿元……

风帆鼓劲再起航,大海扬波作和声。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中,芜湖被赋予打造有国际影响力产业创新中心的明确定位。”市发改、科技、商务等部门相关人士指出,围绕这一目标,芜湖正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笃定前行。通过强化“双核”之一的要素凝聚力,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紧密结合,秉承芜湖城市的“外向性格”,构建更加开放的经济新体制。这颗在融入长三角中奋力争先进位、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整体跃升的皖江明珠,显然值得380多万芜湖人民投入更多更大期待!全媒体记者:王世宁、余霏、冯光宇/文 郑远/图

(责编:范晓琳、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