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看得见的美丽

——写在《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之际

2020年06月01日14:58  来源:铜陵新闻网
 

每天,铜陵产生生活垃圾630吨左右。进行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推进绿色发展,铜陵责无旁贷。

坚持高位推动,做好顶层设计。我市从2015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以来,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全程分类、整体推进,政策支持、法制保障,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原则,垃圾分类工作在探索中前行。

我市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扩面提标工作步伐,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探索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

全市278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开展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实现了党政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全市建成区15.64万户居民家庭中,13.18万户居民达到投放标准,建成区达标占比数84.27%。全市计划新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1038个,已建成842个,其他正在加快建设;已在40个居民小区开展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居民参与率80%以上,准确投放率60%左右。

以社区为单位,在市辖区范围内44个社区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建立了示范片区督导员队伍、老党员志愿者队伍和党政机关志愿服务队伍,以及定期入户调查走访、积分兑换、奖惩公示等相关制度。按照生活垃圾“四分类”法,“可回收物”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或者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置,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规划融合;“有害垃圾”交由具备专业资质的运输单位运输至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厨余垃圾”每日及时清运,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同时,要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设厨余垃圾就地处置设施;“其他垃圾”由市、区二级环卫部门,按现行环卫作业模式,中转、运输至铜陵海螺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问题,全市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正在建设,市民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分类率还有待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落实还不到位等。通过地方立法保障生活垃圾分类的强制实施,可以切实解决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升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质量。”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主任周江磊介绍,2019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地方性法规《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工作,该《条例》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及其管理责任人制度,以及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和法律责任。“《条例》实施后,预计我市厨余垃圾分出量将会大幅度增长,为确保厨余垃圾能够应收尽收,市城管执法局正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使相关法规做到家喻户晓。”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陈敬喜介绍,针对餐厨垃圾产生量较大的餐饮单位、食堂等开展了餐厨垃圾专项整治行动,通过签订协议、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打击非法收运等专项工作,实现建成区餐厨垃圾的规范化管理,并安排专人对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进行巡查;针对厨余垃圾产生较为分散的居民小区,在市辖区先行规划了6条厨余垃圾收运路线,布置了177个交投点,由特许经营企业每日定时到交投点单独收运、集中处理。同时,加快推进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二期项目建设。

“我们将持续开展居民小区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行动,全程分类、闭环收运提升行动,末端处理设施改造行动等7大攻坚行动,保证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周江磊说,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需要靠政府发力、靠市民给力、靠媒体助力,让居民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作为,做到你我举手之劳,让垃圾变废为宝。(李莉)

(责编:范晓琳、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