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变安居 幸福来敲门

——淮北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综述

2020年05月07日10:24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濉溪县老城北关一期棚户区老城变美城 黄鹤鸣 摄

从棚户到楼房,从“忧居”到“宜居”,千千万万棚户区家庭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从未有如此之真切。

从局部到全面,从“破题”到“攻坚”,淮北市让更多棚户区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信念从未有如此之坚定。

从省内到省外,从前来考察到举办现场会,淮北市创新思路打造的棚改“淮北模式”从未有如此之瞩目。

……

近年来,淮北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造棚户区14万多套,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房屋征迁、安置、监管、基层党建等11个方面不断创新,通过成立“居民自改委”、实行货币化安置等创新工作,获得了国家住建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更让40多万棚户区居民蜗居变安居,实现了“无房变有房、小房变大房、旧房危房变新房”的梦想。

以人民为中心:从“要我拆”变“我要拆”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为了解决棚户区群众的居住问题,淮北市把棚改工作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的生动实践,最大限度让利于民,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赢得了群众热烈拥护和支持。

下水管网破损严重、低洼潮湿的地势、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环境脏乱差……一说起相山区三堤口街道虎山北路社区的天宏面粉厂家属院,住在这里的居民直摇头。

天宏面粉厂家属院里的房屋面积较小,大部分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墙皮脱落、渗水等现象时有发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

“居民楼的下水管网年久失修,排水不畅、下水管道外溢现象时有发生,我们许多一楼的住户平日里连窗户都不敢打开。污水横流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们的正常生活。”说起这些年的生活,已经退休的居民周明义深有感触。“为了这个事,我们经常找到社区、街道要求帮助解决,社区也多次组织大家伙集资抽淤排污,但一直不能根治。这次把我们家属院划入了棚户区改造范围内,彻底解决了我们的问题,我们当然举双手欢迎。”

棚改为民,棚改惠民。三堤口街道抢抓政策机遇,充分利用棚改这一民生工程破解辖区内的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在棚改过程中,社区和街道棚改工作小组自愿放弃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时间,与群众一起丈量房屋、答疑解惑,全身心投入到棚改一线中来。周明义和许多棚改居民一样及时签约、尽快搬离,不仅加快了该项目的棚改进程,而且也很快拿到了购房券,购买了心仪的房子。

“现在,我用购房券在南黎路上一个新开发的小区里购置了一套新房,不仅面积比老房子大了不少,居住环境更是有了天壤之别。还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周明义笑着夸赞道。

进行棚户区改造,房屋征迁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也是城市发展中的老难题。认真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征迁之难,难在操作过程的公平公正,难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为此,淮北市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始终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制定了征迁、补偿、安置等各个环节的激励政策,并且坚持用“阳光征迁”来“破题”,通过阳光操作确保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让群众拆得明白、拆得放心。如此贴心的关怀怎能不赢得群众拥护。

淮北市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还创新推出“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的房屋协议征收模式,每个项目由居民民主推选公道正派、威望较高、积极热心、善于协调的群众代表,组织引导居民全程参与房屋征迁,让群众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取得了良好实效。

在相山区东山街道方顶一期棚户区,“自改委”的成员们全面细致做好居民思想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分析形势、解读政策,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建议,帮助他们打消顾虑。在短短的7天内,涉及447户居民、面积近80亩的该项目就完成签约工作,签约率达100%,3天就拆除全部房屋,实现了棚改居民由“要我拆迁”向“我要拆迁”的自觉转变。

以创新为引擎:用“新方法”巧破“老难题”

棚户区改造、房屋征迁,是许多地方政府眼中的“头号难题”。

如何打开这个令城市管理者头痛不已的密码锁,淮北市结合实际,坚持创新驱动,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房屋征迁、安置、监管、基层党建、宣传、融资等11个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棚改答卷,让众多棚户区居民实现了“无房变有房、小房变大房、旧房危房变新房”的梦想。

相山公园二号门前原来是一片老旧的居民楼。经过棚户区改造,一块规划整齐、绿色环保的大停车场呈现在大家眼前。

曾经的拆迁户、退休干部吴良法对此深有体会。他原来居住在公园二号门地块上的一栋70年代建造的四层小楼中。“那时的房子小户型居多,破旧不堪。一到夏天就苍蝇满天飞,下水道经常不通。”吴良法回忆道。

2005年,正在进行拆迁的公园二号门地块因规划调整,已经拆了26户的工作中断,剩下的55户未能成功拆迁,居民们怨声载道,吴良法就是这55户居民之一。

2016年,随着淮北市棚改新政的出台,公园二号门地块列入了棚户区改造计划,并且创新采用货币化安置方式发放购房券实施动迁,赢得了吴良法等居民的支持。

通过货币化安置,吴良法60多平方米的房子按照市场价每平方9228元的价格折合成价值70多万的购房券。他从中拿出59万元,购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剩下的钱则用来装修。吴良法算了一笔账,货币化安置,可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自由选择各类商品房小区,实现即买即入住,免去了以往原地安置再建新房的等待烦恼。

和吴良法一样,原来居住在相山公园二号门地块的居民也将相继领取购房券。这些拆迁家庭在很短的时间内都拿到了“真金白银”,住上了新房,开始了新的生活。拆迁安置周期缩短为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

此外,淮北市还创新改革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城市规划根据重要程度将部分项目的规划权下放到区,调动区级积极性、主动性;创新了司法保障,以“法律之力”护航棚改,市、县两级法院系统提供司法服务,积极为棚改工作保驾护航;创新了招标,对棚改项目实行“限房价、竞地价”模式进行招标……

以党建为引领:树“一面旗”聚“一条心”

棚户区改造的工作重心在基层,各种矛盾在基层,活力源泉更在基层!

面对时间紧迫、情况复杂的棚改任务,淮北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基层组织延伸至棚改一线,延伸到房屋征迁宣讲现场和征迁户家中,以基层党建的有形有力,实现了服务全市棚户区改造大局的有为有效,为奋力打赢棚改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把党支部建在棚改一线,把党员引领到棚改现场。

“我是党员,我承诺:支持棚改从我做起,讲政治,敢作为,守规矩……”在相山区相阳棚户区棚改指挥部院内,社区党员纷纷把自己的名字签在鲜红的党员承诺牌上,全力以赴打好棚改攻坚战。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棚户区改造工作任务,相阳社区许多党员干部亮身份、做先锋,自愿放弃“清明”“五一”和周末等节假日,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认真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与群众一起丈量房屋,为群众答疑解惑,全身心投入到棚改一线中来。

棚户区改造不仅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检验党组织能否有效发挥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检验广大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能否经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的重要标志。

烈山区山北支部的党员谢军是花庄棚改项目工作组的群众代表,也是被征收对象,他家住了20多年的老宅子经卫星航拍图确认和征收组实地丈量都是279平方米,可是按照宅基地统一分配标准只能执行250平方米的补偿面积。和他同样情况的还有9户普通群众,于是他家宅基地怎么评估也就成了村民们关注的焦点。面对8万多元的差额,谢军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率先签约,这也让乡亲们都服了气。

党建引领聚合力,干群一心齐上阵。正是一个个党员的示范带动,一个个基层党组织的凝心聚力,棚户区改造得到了社会各界最广泛的认可,实现了安居惠民与群众“心贴心”。(淮北日报 记者 詹岩)

(责编:黄艳、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