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埇桥区:“一村三园”脱贫有路

2020年04月08日16:34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4月6日上午,脱贫户闵德兰吃过早饭,叮嘱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伴服药后,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了村里的扶贫基地,上午的工作任务是采摘大棚里成熟的千禧果。

闵德兰是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三里村扶贫基地的常用工,和她一起在基地大棚里务工的工友中,还有十多个也是被优先吸纳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基地里有活我们就干,一天开60块钱工资。”闵德兰说,基地里种管收的活很多,每个月的务工收入一千多块。

与闵德兰务工的扶贫基地一路之隔,是村里建设的自主创业园。自主创业园里的大棚一部分承包给贫困户,另一部分属于村集体。三里村兴农服务公司负责人闵亚东介绍说,村集体的大棚由兴农公司统一流转、经营,收益尽归村集体。“今年,这几个大棚的产值预计能达到20万元。”

贫困户承包的大棚,按照“五统一分”的方式经营,由村兴农服务公司提供统一机耕、统一种苗、统一施肥、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服务,贫困户分户管理,收益全部归贫困户所有。“按照每户承包两个大棚计算,每户每年可收入两万元。”闵亚东说。

除了自主创业园,三里村还建设科技扶贫孵化园和就业务工园,通过政策扶持、就业增收、产业带动等一系列措施,把三个园建成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园”。

科技扶贫孵化园由村里的科技致富带头人投资建设,共建设多层覆盖大棚40亩,采取“大棚多层覆盖+新品种+新技术的高效增收模式”“合作社+贫困户+人才+市场的增收脱贫模式”,建立了农技专家培养技术骨干、技术骨干指导贫困户,专家与农户之间建立微信群互动交流的技术链条传导模式,对发展意愿强烈的贫困户进行重点培训培养、带动发展。目前共培养技术骨干10人,培训农民200人次,起到了良好的引导、示范、带动作用。

就业务工园由村里的家庭农场投资建设,通过带动就业等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贫困户在我们村的三个园内能学习技术、能就业务工、能承包经营、能流转土地、能入股分红,实现了脱贫增收渠道的多元化。三个园共同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引来了‘活水’。”三里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叶松涛说。(苗子健 余明明)

(责编:实习生 陈雅男、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