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标本兼治护大江

2020年01月11日20:26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总体规划专项推进,扭转长江岸线脏乱局面;从末端截污到系统治理,推动返黑返臭的水体转清;监管和鼓励并举,促进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1月5日,央视播出的《焦点访谈》栏目推出专辑,点赞马鞍山长江大保护的经验和做法,认为马鞍山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长江生态修复既治标又治本,在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只有生态优先,方能一马当先。近年来,马鞍山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标本兼治,久久为功,全力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高质量、快节奏、大力度推动长江东岸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优化沿江产业布局,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江水清,城市兴。一系列生态治理组合拳之下,长江马鞍山段实现秀丽巨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一江两岸绘就新画卷。

滨江新貌

综合整治长江东岸 打造“生态客厅”

去年年底,深受市民期待的打卡网红地——杨树林滨江生态湿地一期撩开神秘面纱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一块十分罕见的江边原生态湿地,杨树林多年“与世隔绝”,周边环境脏乱差,市民很难亲近这一绿色“氧吧”。现在,市民游客可以走进这片总面积达到3000亩,由水系、芦苇、杨树林和江滩地组成的自然乐园,亲身感受这颗镶嵌在长江畔的“翡翠”的迷人魅力。

和杨树林紧挨着的,是另一处网红景点——薛家洼,从从人人避之不及的脏乱地到市民周末休闲“打卡”地,不过半年时间。

整治后薛家洼水清岸绿

薛家洼、杨树林,都是该市实施长江东岸综合整治,打造“城市生态客厅”的重要成果。

马鞍山市共拥有长达23公里的长江东岸岸线资源,受产业结构偏重等因素影响,散乱污现象长期存在,沿岸景观乏善可陈。2019年,结合长江生态修复,该市制定出台长江东岸综合整治方案,打造生态自然、开合有度、文韵深厚的城市生态客厅,既为长江系上了一“绿色腰带”,也为市民开辟了全新的亲水空间。

“三大一强”专项攻坚 弥补“环保欠账”

曾经让马鞍山市重要的长江支流雨山河沾染黑臭气息的污水,被吞进“大胃王”后,再次回到河里时已可养活鱼。这里,就是如今的马鞍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

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经过雨山河最终排入长江,多年来的超负荷运转,不仅让周边生活污水在峰水期溢流至雨山河进入长江,同时出水的低标准也让污水处理厂成为长江的一个“污染源”。

要为长江减负,先从减污开始。二污提标扩建从项目中标书下发到正式通水,不过半年时间。

6处理过的污水变清澈

二污的变化,只是马鞍山从源头修复长江生态的一个缩影。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马鞍山市举全市之力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切实抓好“3+6+2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筑牢“1公里生态修复样板区、5公里产城一体示范区、15公里城乡融合先行区”三道防线。

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大专项整治行动打出马鞍山“铁腕治江”组合拳。

高温酷暑下,沿江“三大一强”重点项目工地上,施工队伍挥汗如雨,日夜拼搏。

江边非法砂场码头,党员干部白天带病忙着拆除工作,晚上打着点滴。

11000多名以长江打鱼卫生的渔民,在政府的引导帮助下,拆船上岸,退捕转产,渔民变市民。

治水、治气、治土、治废……一场场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天上到地下,布起生态保护网。

汗水流进江水,江水就会变清。蝶变,便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生——

紧邻长江边的水泥厂烟囱爆破了,一个休闲娱乐游园取而代之;曾经砂场、小码头云集的长江岸线,变身绿韵叠翠、风景优美的滨江公园;曾经废弃的钢渣堆蝶变水清景美的滨江森林带,为母亲河系上一条“绿丝带”;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入选全国首批(20个)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许久不见的“长江微笑天使”——江豚又频频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

图为治理后的西塘水系

该市还率先出台 “环保管家”模式,聘请第三方专业环保服务公司,向园区企业提供监测、监理、环保设施建设运营、污染治理等一条龙环保服务和解决方案。

昔日生态“痛点”变身环境“亮点”,一江两岸万象回春。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建设“智造名城”

同一块土地,同样生产耐火材料,从连年亏损到实现产值4亿元,秘诀在于“腾笼换鸟”。 由马鞍山经开区“牵线”引入北京利尔后,通过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极大丰富了产品种类、提升了产品品质和环保水平。

作为奥克斯集团全球最大生产基地、全省在建的最大单体工业项目之一,奥克斯智能家电项目落户当涂经开区,目前已经投产。项目总投资逾100 亿元。

奥克斯落户当涂经开区

马钢近3年来主动退出炼铁产能224万吨、炼钢产能269万吨,全面完成产能退出任务。同时,聚焦轨道交通、重型H型钢、汽车新材料等战略产品和关键技术,实施了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

无论是腾笼换鸟,还是招大引强,又或是产业升级,其背后无不折射出“亩产论英雄”发展新逻辑。

从“数量论英雄”到“亩产论英雄”,通过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让“优等生”“好马配好鞍”,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高质量企业集聚,同时倒逼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有序退出。

近年来,马鞍山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制造大市加速迈向“智造名城”,绿色发展蹄疾步稳。以智能装备(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三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全市战新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漂亮的上扬线。

慈湖河湿地

环境治理好了,低污染高质量的高科技产业纷至沓来,一江两岸澎湃新动能。

长江边的采石景区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在马鞍山不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伙伴。2019年,马鞍山市GDP预计突破2000亿元,达2100亿元,同比增长8%。同年11月15日,马鞍山市被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再添一张国家级城市名片。 (马轩) 

(责编:金蕾欣、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