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体检报告里隐藏了怎样的秘密?

2020年01月02日11:27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元旦过后,2020年开启了一个新十年的纪元。近期,随着天气渐入隆冬,又到了体检高峰期。在体检后,不少市民拿着体检报告,对上面的数字、加减号及上上下下的小箭头一头雾水,体检报告里到底隐藏了怎样的秘密?拿到体检报告,应该怎么看?当体检报告查出指标异常,如何复查和就诊?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滨湖医院体检中心的医师林秋兰和普外科医师刘艳为大家进行《体检报告》解读。

1、体检结果没异常,不代表身体没有问题。

目前大部分体检指标设定是根据疾病标准而非健康标准来定。当看到体检报告上的数据超出或低于正常参考值的范围时,很多人都以为自己生病了,导致没必要的恐慌,其实,体检报告上的某些指标虽然超过了正常值,但有些检查项目单凭一次检查不足以确诊,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短期内一定要复查一下异常指标,看看指标变化,如指标逐渐在上升,要非常重视,往往有些指标的变化,是某种疾病的预兆。如慢慢接近正常参考值,则问题不大。必要时应到医院相关科室请医生帮助解读,并作进一步的检查。

2、关注体检报告中的“临界值”。

体检中会有一些体检者的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虽没达到致病程度,但已处于健康边缘。最好把每年的体检报告都保存好,新报告出来后,结合前几年一起解读,看指标变化趋势。

3、体检报告中提到的“复查”“定期检查”等术语,一定要认真对待。

“复查”通常是某一项检查指标此次出现异常,可能与检查前饮食、下夜班等因素有关,应在一周内进行第二次检查。“定期复查”是指体检的结果已有结论,为了观察其变化,如在体检中发现胆囊息肉、肝(肾)囊肿等,需要3个月至半年检查一次,观察大小、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进一步检查”是指在体检中发现问题又不能确诊,这样就会建议你进一步检查,需到医院专科,主要是明确诊断。特殊异常结果在最短时间内通知,需要尽快就诊治疗,此时,千万不要耽误时间,应立即到医院就医。随诊即随时就诊。

体检中,常见的项目包括:内科、外科常规检查,B超(肝、胆、脾、胰、双肾),心电图,胸片,化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血脂四项、尿素氮、血肌酐、尿酸、血糖、癌症指标等)。这些检查主要查些什么?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等。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红细胞: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可以出现相对地增多,多发于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多尿、长期不能进食者;因缺氧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同步进行,其增高与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相同。

白细胞:全身各部位感染性疾病,可以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值增高; 白细胞降低:多见于病毒感染、建议复查,长期明显减少可见于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放射线的影响,及造血功能障碍所致疾病,建议定期复查。

血小板:当我们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起到止血作用。当血小板低于正常值可能会有出血倾向;血小板过多也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白血病等。 应复查或择期复查。

血脂检查包括四项:

1、总胆固醇(TC):当血液中胆固醇过高时,就容易沉积在动脉壁上,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2、甘油三酯(TG):含量过高,可使凝血倾向增高,血栓形成可能性增大,促使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发展,还可导致脂肪肝及肥胖症。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低密度脂蛋白有分解代谢作用,并可将周围组织细胞中的胆固醇运输到肝脏,再由肝细胞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除体外。所以,常被称为“好”胆固醇。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其过高是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常被称为“坏”胆固醇。

血糖检查

空腹血糖检测是最常规的体检项目之一,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程度的主要指标。当血糖值升高,要进一步专科就诊。

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增高:见于肝胆疾病,包括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等;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所致肝脏淤血,药物影响等。

谷草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增高见于心肌梗死、肝脏疾病包括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等;其他疾病 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溶血性疾病、药物影响等。

B超检查

脂肪肝:目前是我国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体检查出后要重视,脂肪肝属可逆性疾变,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主要是控制饮食(管住嘴),适量运动(迈开腿)、戒酒,定期检查,健康生活。

肝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通常患上肝囊肿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可能只是在体检中,通过B超检查发现一个或几个。囊肿不会影响肝功能,也不会发展为肝癌,所以这种囊肿通常不必理它。但如果它长得实在太大,让病人感觉不舒服时,以及大于等于5cm,应到专科就诊进行治疗。

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患者早期一般没有什么症状 ,有的患者只是感到右胁下不适 ,在体检中B超检查才被发现,治疗需手术;较小的可定期观察 。

胸片检查

如胸片报告:絮状影、条索状影、结节、团状影等,提示肺部有病变,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复查,以免延误病情。

此外,专家还建议,健康体检的重点目标群体:

1.上班族

2.40岁以上的人群

3.慢性病患者

4.长期工作负荷过高人群

5.从事特殊职业的人群

6.体检中发现有不正常指标的人群

一般情况下对于所有体检者,基础体检项目都必不可少。其中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脉搏;内、外科;眼耳鼻喉科;妇科常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心电图、X线胸片、彩超(肝、胆、牌、胰、肾和生殖系统)等,还有肿瘤两项(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检查;女性宫颈癌筛查等。

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基础项目外有针对性,增加检查项目、根据年龄性别、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职业特点等选择增加此个性化的体检项目。

1.女士妇科肿瘤筛查:妇科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妇科超声检查、乳腺检查。针对乳腺癌筛检,体检者可增加乳房触诊检查、乳腺超声检查;筛查子宫颈癌,可选择TCT、HPV检查,提高筛查的阳性率。此外,对于妇科肿瘤,还可增加糖类抗原CA125和CA153的免疫检测。

2.心脑血管疾病检查:除选择基础检查项目外,还可选择心脏超声及其他如颈动脉彩超、脑彩超、头颅磁共振等,可以检测出是否有动脉硬化、检查脑部供血情况,降低中风概率。对于静态心电图异常者,可增加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检查。

3.内分泌系统检查:糖尿病筛查可以加做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针对甲状腺检查,可选择甲状腺触诊,甲状腺彩超及甲状腺激素测定等。

4.骨质疏松症的检查项目有:骨质疏松、骨密度、血钙检查。老年人容易患骨质疏松,因此50岁以上的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应进行骨密度检测。

5.40岁以上且有前列腺肥大的男性朋友建议--年筛查一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FPSA)。

6.肺癌筛查:吸烟、有肺部疾病家族史,或者呼吸道问题症状明显的,可以考虑做一个胸CT以发现早期的肺癌,并抽血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7.根据职业选择体检项目:如教师长期受到粉尘对肺部和咽喉部的刺激,以及长期站立和不良坐姿对颈椎腰椎的影响,应着重耳鼻喉科胸片、颈腰椎正侧位片检查;饮食不规律、饮酒者,易造成消化道疾患,可加做胃镜幽门螺旋杆菌等检查;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人员最应检查的是颈椎和腰椎等;高空作业人员应重视24小时动态血压;装饰行业的人员应进行恶性肿瘤相关因子检测;粉尘制造和生产行业人员应拍胸片等。(费秦茹) 

(责编:刘颖、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