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票代”大量存在是主因
消费者网络购票习惯已形成,网络销售机制为“黑票代”留下了生存空间
对于正规代理,“要取得中国航协、国际航协的许可,代理人员要取得上岗证,同时要有航空公司的授权,签订合同。”孙洪轩说,虽然成为正规代理商的门槛不低,但机票代理行业仍然“鱼龙混杂”:据统计,全国目前共有几千家具有正规资质的机票代理商。但除此之外,还有着大量资质不全、操作违规的“黑票代”。
据介绍,“黑票代”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代理人取得了代理许可,但在取得许可之后,利用长期从事代理行为的一些资源和不规范操作的经验,搞到低价票出售;二是压根就没有取得正规的机票代理资质,只是基于利用和正规代理商的某种关系,成为他的二级分销商或三级分销商,手头有客源、有资源,就开始从事机票代理。
不正规代理商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旅客主要的机票购买渠道有四类,一是像携程这样的OTA(在线旅游社),二是“去哪儿”和“去啊”这样的购票平台,三是传统票台,四是官网直销。一般来说,只有当客人指定要乘坐某个航空公司的航班时才会去官网购票,而传统票台不能提供互联网服务,很不方便,所以大部分的旅客都会选择前两种。“虽然大的网购机票平台对代理商都有相应的审核入驻机制,但并不能对代理商的分销行为进行全程监控。”相关专家表示,现有网购平台的销售机制给“黑票代”预留了生存空间。
“这么多年来,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已经形成,多数人都是通过网络平台购票,通过价格排序选择最合适的航班。”安徽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朱庆认为,由于去哪儿、携程等平台较早的将代理购票方式引入互联网,加之早期这些平台销售的机票确实有价格优势,不少人的购票习惯已经被养成。
除此之外,据某网购机票平台负责人透露,近年来,航空公司给予代理商的代理佣金比例持续下降,从最初的9%已经下降到了如今的3%左右,而一些国外航空公司甚至已经取消了代理佣金,使得机票代理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但民航资源网相关专家表示,现阶段代理商与航空公司直销还不能相互取代,航空公司需要做好OTA上的旗舰店和自身官网、APP等直销平台的定位,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要投入更多资源在OTA平台上,并以此推动“提直降代(提高直销比例,降低代理商比例)”。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