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有个地方叫柘皋老街

2020年09月14日09:22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三千年历史沉淀,古镇柘皋因其优越地理位置和显要政史资历,一直成为皖中重埠,交通商旅枢纽,古来征战军事战略要地,以及南北流域古文化交错分界地。

古朴柘皋,厚重底蕴,徽砖青瓦间,有个地方叫柘皋老街。

三千多年历史的古柘皋,为江淮名邑,曾以“矤叴(shèqiú)”之名刻记楚简,一条古老的石梁河,今称柘皋河穿镇而过。在河两岸有着桥西街和北闸街,是有着历史的柘皋老街。

除了凉拌干丝、炒面皮、鸡蛋锅贴和响铃锅巴等柘皋早茶外,柘皋十字街头上,传统的油条、油炸狮子头也广受欢迎。

镇上老街旁,一座柘皋大桥横跨河两岸,这里最早称为玉栏桥,相传朱元璋兵败退到此,紧要时一老翁渡船解困,后被称为“遇难桥”,再谐音而成“玉栏桥”。

在柘皋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有过“太平桥”习俗。夜晚,人们将瓦罐、陶壶在玉栏桥上掼碎,除旧气,保佑过上太平日子。如今改成过玉栏桥,提灯燃香,以示赐福。

历史上,柘皋桥西老街曾有杨、冈、谢、阚家大院以及钱家宅院、三阳商号,还有城隍庙、罗汉寺、李家仓房、发电厂、万慈会积善堂等古宅民居、店铺商号、寺宇庙堂。地方有称“东湾苏褚王,西门阚李杨”,凸显柘皋桥西街上在巢北一带名望和实力。

桥西街在清朝时,有着降福坊、伍英坊、佛祖坊、升福坊、珍珠坊、太平坊六坊,以及四老巷、升福巷、高井驿巷、河西大巷口、小巷口五巷。位于巢湖市不可移动文物桥西街,街内的古井原先位于佛祖坊的许福和染坊门前。青石井栏,十四道绳沟,井壁青砖圈成。


柘皋老街上不乏传统手艺人,豆腐坊、弹棉絮、银匠、刻字人、五金修理匠、小食加工等。清早来到桥西老街,传统豆制品手艺历经四代的彭老五豆腐坊正紧张忙碌着。

北闸老街为柘皋镇中心地带,长230米,街道宽四米左右。古街建于明末清初,徽派建筑中,粉墙、黛瓦、马头墙、砖木雕刻犹在。

柘皋在清末时为安徽三大重镇之一,曾有九街十三巷,北闸老街繁华可见。因立于柘皋河水码头附近,商贾云集,水上船舶,路上荷担推车忙碌不已。

柘皋河连通巢湖,作为内陆水运枢纽地。柘皋以它得天独厚地理位置和复杂显要的政史资历,一直是皖中财物聚散市埠。北闸老街,成为当时商业要地,大量物资从这里登岸转运,来往频繁,造就富庶之地。

杂货铺、裁缝店、酱坊、当铺、酒坊、药店、米行等,形成了北闸老街上的老商字号,譬如李鸿章当铺、恒记号南北货、胡德成缫丝店、陆记窑货坊、宋记糖坊、王记染坊等。

2013年,柘皋北闸老街被列入合肥市环巢湖旅游规划。2015年北闸老街开始启动修复工程。2016年北闸老街入选第二批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北闸老街入围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没落损毁的北闸老街终于重生再现。

行走在老街里,抚摸青砖,感喟时间留痕。

北闸老街最显赫建筑应为李鸿章当铺,建于同治和光绪年间的当铺,是李氏家族的仓库和港口运输货物集散地之一。粉墙、黛瓦、马头墙、砖雕,当铺古朴大气,有着李家“天下第一铺”的称号。

李鸿章当铺,是清末李鸿章及其家族所开设的当铺。当年,李氏家族在安徽境内置下的置业大,有史可考,李鸿章当铺在安徽有合肥、孔城、柘皋、烔炀、运漕五处。

位于北闸老街的李鸿章当铺原有五千多平方米,拥有着行政、结算、仓储等职能,内置结构分区与其它几地当铺有差异。根据规模,专家推断柘皋当铺应为总铺。当铺当年生意规模大,典当业务除环巢湖一带,还涉及皖东。

1912年津浦铁路开通之前,商号主要利用水运。柘皋利用其地理优势,内引外联,全国许多地方商帮在此建立会馆,形成众多老字号商铺。

传承间,时代发展,老街在岁月更替中延续着生机。

走进北闸老街,总能寻找到一种记忆,是儿时的,是过去的,都会存着一份念想。随着走到老街深处,会被不经意打开。

翻转的历史如一本书页。如同站在街首抬头仰望,去打量一扇窗,去想一件陈旧的往事。

或者在背影间,听愉悦的车铃声穿过老街。站在老街,看孩子们背着书包踏着老街青石板地上跑过。

著名作家鲁彦周曾经这样描写故乡,“每去一次,回家总要津津乐道好几天,并且成为同伴们羡慕的对象。柘皋的玉栏桥、河东、河西……都令我眼花缭乱。柘皋河里的木船,穿梭来往,令我神往……玉栏桥上的夜点摊上灯火和清脆的叫卖声,又令我垂涎。

来源:文艺合肥

(责编:郭宇、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