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创立“协作区” 做实“微”监督

韩震震

2020年08月06日10:44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乡镇纪检人手少,易受“熟人社会”干扰,查办身边熟人抹不开脸、查不清事,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等问题凸显。针对基层监督执纪执法困局,2018年起,安徽省亳州市探索建立“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在不增加机构、不增加领导职数、不增加编制、不新建办公用房的情况下,聚指成拳,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两年多来,亳州21个乡镇纪检监察协作区共处置问题线索5320件,立案156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71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2人。其中,2019年,全市反映基层党员干部的纪检监察信访量同比下降40.4%。

创新设立协作区,织密扎牢基层监督网

2018年11月,接到群众举报后,亳州市利辛县大李集镇纪委调查发现,该镇李集村原村委委员解某涉嫌非法套取危房改造资金。虽然发现了问题,但乡镇纪委没有监察权限,案件该如何进行下去?

在接到问题线索报告后,利辛县纪委监委指定由该县第一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办理,协作区迅速与大李集镇纪委成立联合核查组,对解某涉嫌问题进行全面核实。

“按照‘就近整合、区域划分、便于指导、利于工作’原则,每4至5个乡镇(街道)设立一个协作区,受县区纪委监委直接管理,在其授权下开展工作,职责是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和廉政教育。”亳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吕剑说。

解某非法套取危房改造资金案,是利辛县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查办的职务犯罪“第一案”,协作区“直插一线”,很快查清了解某的违法事实。2018年11月22日,利辛县监委依法立案调查,2019年2月28日,解某以涉嫌贪污罪被移送检察机关。

利辛的这起案件,填补了乡镇纪委人员办理涉刑案件的经验空白,有效提高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办案水平和能力,而类似的变化,已在亳州全市出现。

“协作区主任,由县区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主任兼任,成员是所辖乡镇纪委副书记或专职委员,通过以案代训、以案促学、教育培训,培养了一批懂监督、会办案的业务骨干。”亳州市纪委监委八室副主任刘志伟介绍,亳州还在全市1311个村(社区)选举配备1322名村级纪检委员,并选调到乡镇纪委、协作区锻炼,破解村级监督难题。

做实群众身边“微”监督,信访量大幅下降

在整合资源力量、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审查调查等方面,亳州做了很多有益探索。

谯城区纪委监委率先探索成立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在该区第三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干净整洁的小院子设施齐全,这里以前是地税所闲置的办公用房,重新修缮后很快就投入使用,推广起来简单易行。

监督在前、有案查案,亳州21个协作区聚焦农村“小微权力”监督制约,探索运用“看问听查”四字工作法,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探索开展政治生态“画像”,加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通过构建“协作区+村级纪检委员+廉政档案+基层巡察”联动监督网络,强化基层正风反腐,推动“六稳”“六保”、三大攻坚战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落细。

协作区的成立,推动基层监督有效覆盖,打通了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纪检监察在身边”的同时,还通过破解熟人监督难题,赢得了群众信任支持,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

女子燕某,是谯城区张店乡村民,也是一个老上访户,其实她反映的很多问题已经核查清楚,但其始终认为乡纪委办“人情案”,进而成为信访积案。

2018年9月,经谯城区纪委监委批转,该区第一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重新受理燕某反映的问题。为打消燕某对办案人员的猜疑,协作区发挥交叉办案优势,从其他乡镇抽调纪检干部成立核查组,调取案件卷宗再次核查。

工作中,核查组发现原办案人员工作很扎实,但回访时,却因为没有耐心细致向燕某解释政策和规定,导致其不接受、不信任。针对这种情况,核查组在回访时,向燕某耐心讲解政策,出示相关材料和依据,还邀请有名望的老党员、群众参加,共同协商劝解,最终得到了燕某的理解和认可。

“信访案件七成来自农村。2019年,全市21个协作区督促、支持乡镇纪委处置问题线索2954件,立案84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12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0人,相比改革前的2017年,分别增长56.8%、7.6%、4.2%和122%。同时,2019年,全市反映基层党员干部的纪检监察信访量同比下降40.4%。”亳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吕剑说。

(责编:关飞、常国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