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合肥】庐州古韵邂逅网红传奇——奇特的矾山风貌 丰厚的文化遗产

2020年07月24日08:39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合肥,古称庐州、庐阳,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穿越千年仍流淌着浓浓的古风古韵。

如今,合肥正在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国内具有领先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内陆开放新高地、优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高地。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底蕴丰富、人文荟萃,有着诸多优美独特的文化景致。而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注入到城市中,我们的目光,也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美学中的雕梁画栋,还要看看现代构造元素,那些光影和色彩斑斓着这座城市,为奋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奠定坚实基础。

矾山

矾山坐落在庐江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大矾山、小矾山、天光山之麓,古时称崑山。山脉纵横庐江、枞阳、无为3县,方圆百余里。1000多年来的明矾石开采,奇特的山水风光、历史遗迹形成的名胜景观,是老祖先留给后人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矾山大照壁遗址 周跃东 摄

唐代中宗年间,有班大宏、班二宏兄弟俩从江南逃荒来庐江,因生计无着,四处行乞。今小矾山有一石窿,村民称“叫化窿”,为兄弟俩乞讨栖身之所。班氏兄弟偶尔讨得生食,便在洞外垒石为灶,煮食兼之取暖,灶石经火长久烧烤,从裂罅中流出晶莹剔透的液体,便凝固成光亮透明的“玉块”。班氏兄弟出于好奇以舌品尝,其味苦涩,投入水中须臾溶化,但见水质澄清,泥沙沉淀,竟有净水之妙用。兄弟俩喜得宝石奔走相告,消息很快在乡村传扬开来,附近村民农闲之余也纷纷前来小规模采石炼矾。在长期应用实践中,古人还摸索出明矾净水、染色、入药、镇痛等功能,矾山也因此而名扬天下。后人为纪念班氏兄弟发明冶炼明矾技术的功绩,尊其为明矾始祖“开山公”,并在“叫化窿”前建祠立庙,供奉为神灵。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起,庐江矾山私人开采矿石炼制明矾,矾业开始兴盛。宋代,人们已经将明矾广泛应用于医药、净水、染织等方面,而且步入艺术殿堂,跻身工艺品行列,甚至影响了绘画技法。陆游在《入蜀记》里,就有以明矾制作假山的精彩文字描述。米芾在《画史》里说,北宋画家把山水画中以某种笔法画出的山顶上一种石块称为“矾头”。《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继位为宋高宗建立南宋,保有淮河以南半壁江山,北方矾矿业从此一蹶不振。当时南宋掌有韶州的岭水、信州的铅山、无为的崑山三大矾场,独崑山矾场为盛,明矾产量跃居南宋之首。13世纪后期,蒙古族统一中国建立了元朝,从元朝仅存的卷宗天历元年(1328年)的矾量记录看,在全国7处产矾区中,庐江矾矿业是元代唯一的高产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元代矾矿业独一无二的纳税大户。

 

○古矾窑 周跃东 摄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庐江矾矿业的销售亦渐渐扩大。窑工们开始采用规模简单的协作劳动形式,扩大了矿业生产能力,一次采“一柯”能产9万多斤矿石,每次产矾2000斤左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商税和关税增加很快,明清政府对矾矿业的控制逐渐松弛,放弃了唐宋元以来相沿已久的专卖政策。

光绪《庐江县志》载:清政府转而实行“领帖制”,“领帖输税,听窑户煎烧货卖。”即由业主纳税后自行组织生产,自行销售。由于矾窑、矾场由官方掌控专卖转向个体经营,庐江矾矿业迅速发展到千余户。一时间,矾窑、矾场用竹木架设,覆以茅草,夏蔽炎日,冬御严寒的采矿、煎矾厂篷,形成了矾山一道风景,矾窑、矾场从此被人称作“篷窑”、“篷场”。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至光绪年间,庐江矾山不仅矾产量位居全国之首,且质量上乘。来往客商赞曰:“唯庐江出矾纯白,较浙江温州(平阳)所出者为最佳。”

但在矾山矿业史上,窑工的劳动条件十分落后艰苦。由于采矿缺乏安全措施,窑工们采用的是原始土法的攀崖打桩,用绳索把自己吊在石壁上,用铁锤开凿或地下穿穴打洞开采,不是桩松绳断坠崖,就是矿坑滑坡塌陷,人身伤亡事故屡见不鲜。至今在小矾山上仍保存着一处矿藏石质较好、地势却险峻陡峭的“大照壁”。经省考古专家考证,为唐宋时期的采矿遗址,抬头可望见大照壁上松桩排排,古人采矿斧凿火烧遗迹清晰可见,此处不知上演过窑工们多少辛酸悲伤的故事。当年古人采矿削桩为钉,搓麻为绳,壁顶缘索而下悬于峭壁之上,打眼钉桩凿壁采矿,附近村庄的老人们称大照壁上一排排的木桩为“生死桩”。古代窑工采矿时,无论父子,各打各的桩,各系各的绳,唯恐出差错坠崖身亡留下终生悔恨。

解放后,矾工们自己当家作主,成立了地方国营工农矾矿。1956年以工农矾厂为主体联合48家私营窑户,成立了公私合营的庐江矾矿,机械化的采矿炼矾促进了矾矿经济发展,矾年产量高达2万多吨。该矿研制生产出的“大明珠”特级明矾,以它的明、净、透等特点享誉国内外。

矾山1000多年的开采和冶炼历史,形成了奇特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山形地貌和人文山水风光。留下唐宋以来的古矿址、古洞穴、古坑道、古炼矾作坊20多处,地面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如今,古老的矾山镇已成为一片旅游乐土,以其浓厚的地域矾文化特色,迎接八方游客来寻古观光。

来源:文艺合肥

 

 

(责编:郭宇、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