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县花桥镇花桥村始终坚持以增加村民收入为出发点,以盘活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为切入点,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统筹“三变”改革工作,实行统一部署、同步推进、同频共振,实现了由“概念”股向“红利”股的华丽转身。
缺少能够持续创收的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是制约“三变”改革的最大因素。刚开始,花桥村也受苦于此,只得将村办公用房和村级道路设施等资产作为虚拟经营性资产,进行折股量化。如此一来,村民收到的股权证书只是个“概念”股,并不能为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如何建设一批既发挥集体经济资源优势,又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优质经营资产,让村民的股权由“概念”转向“红利”,成为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一到难题。
花桥村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发现,本村与10万亩粮食主产区水阳镇隔水相望,粮食烘干储备市场需求又十分广阔,且周边尚无规模化的类似企业。同时,集体经济经过这几年的积累,村级账户存款有100多万元,具备项目投资能力。花桥村乘势申报了粮食烘干储备建设项目,并争取到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10万元。
粮食烘干储备项目确立了,除了现有资金仍有约70万元的资金缺口。看着测算出的经济效益,花桥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村“两委”班子因势利导,一方面发起成立施茶湖粮食烘干专业合作社,按照市场主体要求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另一方面,除了将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10万元作为专业合作社的集体入股资金外,还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专门从村集体积累资金中拿出60万元,作为施茶湖粮食烘干专业合作社集体股份。
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共有55名本村村民按照最高不超过5000元,最低不少于100元的出资额进行投资入股,共筹集社员股金22.02万元。这样不仅解决了粮食烘干储备建设项目资金缺口,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村集体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资产变资源的“三变”改革目标。
2020年初,花桥村粮食烘干储备建设项目正式建成并交付使用,施茶湖粮食烘干专业合作社也正式运营,合作社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粮食烘干储备项目整体出租,交给粮食专业经纪人来具体经营。合作社按照不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保底加分红的方式享受稳定的投资收益。
今年夏收,烘干厂收购了小麦2000吨,不仅“消化”了周边农民的粮食,还吸引了水阳镇的大批粮食。与周边商户相比,烘干厂不仅物流成本低,而且收购价格高,周边农户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投资入股烘干专业合作社的55名社员,除了定期收到来自合作社的分红,还能够享受到花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红利”。(车景春)
【牢记殷殷嘱托】保护好山好水 提升生态“颜值”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安徽省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详细】
安徽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总数位居中部第一 9月15日,记者从省经信厅获悉,包括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63个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入列第三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名单。截至2020年8月底,安徽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总数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 浪潮: 计划在皖发展工业…【详细】
上半年安徽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81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数据,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81元,居中部地区第一;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回升2.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