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完善的君子人格

张庆亮

2020年04月18日09:52  来源:学习时报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工作的目标之一是完善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这就是传统文化孕育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诸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坦荡荡”“君子一 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等等。千百年来,君子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德楷模的化身,君子人格已成为中华儿女不断追求的理想人格。

“君子”从“君”而来。《说文》曰:君,尊也。“君”字的本意是社会上有权位的人、处于高位的人。“君子”一词最早在西周时期出现和使用时,主要是对诸侯国的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这些人俸禄优厚、衣食无忧,侧重于政治地位而非道德品质。此时“君子”与“小人”对称,前者是统治者(劳心者),后者是被统治者(劳力者)。后来,“君子”的内涵开始不断演变和丰富发展。

春秋末期,孔子对“君子”内涵的最终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了多次。孔子反复与弟子们探讨、阐释“君子是怎样的”“如何把自己培养、塑造成一名真正的君子”。由此,“君子”一词的内涵开始转为个人修养的品格典范。此后,“君子”逐渐被赋予更多道德品质的属性,并取代了政治地位方面的含义,一个人无论地位高低,无论贫富贵贱,只要胸襟坦荡、作风正派、品行端正、人格高尚,都可以称之为“君子”。虽然孔子并没有在文字上对“君子”做出明确的定义,但在与小人的行为对比上,表达出了“君子”应有的做人与做事的态度和标准。在坚持内圣外王的基本构架下,孟子更注重君子的内在心性特质,荀子更注重君子的外在礼义。仁、义、礼、智、信,以及忠、孝、廉、悌等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和美好品德最终都固化到“君子”这一理想人格上。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都应该具有完善的新时代君子人格,为此高校需要特别注重大学生的君子人格培养。

价值追求是新时代君子人格的灵魂。大学生新时代君子人格的培育,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君子人格的优秀成分,更要发展和创新适应新时代君子人格的新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君子人格的价值内核,高校必须注重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要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大学生君子人格的培养中要将理想信念铸魂贯穿其中。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要通过强化教育教学、价值引导、习惯养成,引领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核心责任和使命,也是培育大学生君子人格的必然要求。

立德修身是新时代君子人格的基石。高校要注重加强大学生的立德修身,强调立德为基、修身为本。要从政治品德、社会公德、个人道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方面,引导学生“心不役于形,神不逐于物”,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要加强学生的修身养性,把孔子提倡的“仁者爱人”放在道德的首位,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来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把诚信、坦诚作为君子人格的灵魂,要心胸坦荡、诚实可靠、光明磊落做人。通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实现“三达德”,确立君子人格的基本要素。

社会担当是新时代君子人格的使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等,彰显了君子的担当与责任,这在新时代特别需要继承和弘扬。高校要通过对不同时代优秀模范人物的人格风范的宣扬,让大学生都有学习的楷模和行动的方向,明确其在未来将承担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担当。比如,“两弹一星”功臣们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伟大精神,书写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间奇迹。中国航天人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体现了科学家群体的不凡人格风范。这些杰出代表和优秀模范人物用人格书写了社会担当的壮丽诗篇。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更好担当社会大任,注重“学不可以已”“发愤忘食”“博学于文”,努力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在此基础上做到“知行合一”,注重力行、敢于创新、勤于实践,认识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承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规则意识是新时代君子人格的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用“仁义礼智信”五常以及“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九思等来对君子的行为进行规范,成为君子人格的重要内涵。这些行为规范虽然是古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提出的要求,但很多内容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高校要特别注重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作为社会成员必须恪守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注重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规则。重视道德境界的提高,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坚守社会公平正义,获得财富手段要合乎社会道义、规则。(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

(责编:马玲玲、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