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695个,总投资4882.4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高出全省0.5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502.13亿元,比上年增长4.1%……
从2021年3月份至今,早餐会已经办到了第七十八场,也成为芜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一顿早餐会,“吃”出发展香。目前,“畅聊早餐会”进展如何?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我们举办“畅聊早餐会”的初衷,是搭建一个亲清政商关系的平台。准确地来说,“畅聊早餐会”不是“会”,而更偏重于“聊”,既是工作交流,更是情感交流。随着邀请的范围越来越广,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早餐会已经成为芜湖一张有温度、有美誉度的城市IP,其取得的成效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企业家不仅可以在早餐会现场提出问题,也可通过加入“畅聊微信群”,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所有问题进入政府督查,闭环办理。截至目前,我们建档办理的事项已达360个。
这几年,芜湖把“双招双引”作为城市发展的一号工程顶格推进、持续发力,一系列先行先试的举措,为芜湖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请您给大家分享下“双招双引”的心得。
近年来,芜湖市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一号工程来抓,2022年新签约50亿元、80亿元和100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24个、16个和10个;新开工50亿元、80亿元和100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11个、9个和3个,较上年均大幅提升。
主要心得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坚持顶格推进;二是聚焦精准招引;三是创新落地服务;四是强化平台协同。
其中,在精准招引方面,聚焦主导产业优势细分领域,进一步夯实专员专班制,精准招引产业链有控制力的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面向未来的科技型企业等三类企业。
以芜湖为例,我们就是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光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各产业链招商图谱,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日韩、欧洲、港澳台等,精准招引全球产业链核心、配套企业、培育产业生态。
从过去造轮船到后来造汽车,现在又造飞机、造轻轨,细数过来,制造业一起是芜湖经济的“压舱石”,更是芜湖城市的闪亮名片。在产业发展上,芜湖是如何布局的?
在产业发展上,我们坚持把增强核心竞争力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聚焦数字经济、聚焦现代服务业,精准招商、精准政策供给、精准要素配置,推动更多优势产业迈进国家级集群,不断提升产业层级。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快形成集群效应,芜湖市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十大新兴产业聚焦发展行动方案》,聚焦十大新兴产业25个具有优势的细分领域,重点抓集群形成。
比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芜湖全力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奇瑞今年产值超3000亿,冲击世界500强,力争到2025年,全市汽车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成为全省万亿级汽车产业半壁江山。
目前,芜湖正在实施十大新兴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行动,精准招引有控制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和面向未来的科创型企业。
现在来芜湖,很明显的改变之一,就是江北新区的热火朝天、处处生机。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芜湖将如何打造江北新区,实现拥江发展?
我们将把江北新区作为实现芜湖垂直崛起的最大潜力、最大优势和最大空间,深化江北与经开区、高新区产业联动发展,规划建设过江通道达8条,其中隧道2条,与主城区全面链接,将鸠江区政府驻地整体搬迁至江北,靠前服务、一线作战。
同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成片开发等专项攻坚行动,打造“三个一流”的江北新区,即新兴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营商环境新高地。
2023年,江北新区计划开工项目62个,总投资848亿元。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沿江重点开放城市,芜湖如何保护好“一江碧水向东流”?
我们把修复长江生态放在压倒性位置,狠抓长江大保护,实行“三为”:为国护江、为民治江、为城建江。
我们开展长江干流岸线专项整治,完成长江沿线“散乱污”企业整改2468家,拆除非法码头、非法修造船点和黄沙经营点216个,清理释放长江干流岸线约32.28公里。
同时建成安徽省首个智慧长江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整合公安、水务、渔政、海事等部门执法力量,长江芜湖段治理实现从“多头管理”向“综合治理”“智慧治理”的全面转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禁捕成效明显,长江芜湖段10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
我们全面退还复绿长江沿岸生态空间,清理滩涂陆域面积约343.8万平方米,实现长江干流岸线复绿1.72万亩,原来脏乱之地现已被打造成绿意盎然、郁郁葱葱的十里江湾、百里绿廊,国宝江豚在这里频频现身,成为市民和游客的“打卡”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