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广告专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贵池发展的黄金期。回首这十年,贵池走过的峥嵘岁月和不平凡历程,成为实干拼闯、攻坚克难,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池州高新区:深度“蝶变”,挺进贵池经济发展“主战场”

  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池州高新区),2010年“破土扎根”,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高新区。2018年“完成联姻”,与另一个省级产业开发区——贵池前江工业园区合并,规划面积扩展至51平方公里,形成“一区两园”的发展格局。2019年“提档升级”,开启一系列改革,定下了: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打造千亿园区、进入全省开发区15强的宏伟目标。


  站在历史的节点回眸,党的十八大以来,3600多个日日夜夜里,作为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核心区域,池州高新区精耕细作,用每一帧、每一秒的变化汇聚出了园区强大的发展潜力,在砥砺前行的道路上以其势不可挡的气势,成为贵池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池州园区改革的“先行者”、百姓干事创业的“聚集地”。


  最能直观展现成绩的是一组组硬核的数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池州高新区成绩单一路上扬:实现营业收入由30亿元→533亿元,年均增长33.34%;税收收入由2.4亿元→25.64亿元,年均增长26.73%;规上工业企业数由20个→67个,年均增加4.7个。

池州高新区
前江码头

党建引领红旗展 风劲海阔好扬帆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众河奔涌,系乎源流。


  经济发展蓬勃起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生态绿城步步皆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贵池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的过程中,有一面旗帜始终引领着前进的方向,为贵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在每一次大战大考中毫不却步,在每一次风雨兼程里无悔誓言,贵池广大党群用无数次的生动实践证明了——事业兴衰,关键在党。


  十年来,贵池基层党组织数量由1078个上升到1496个,党员人数由24786名发展到29761名,红色队伍不断壮大、红色细胞更加活跃,靓丽峥嵘的红色,已经成为引领贵池发展的最美底色。


  山雄有脊,房固赖梁。勇立于时代潮头,贵池将始终高举党旗跟党走,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着力创品牌、促提升、强保障,通过党建大引领行动增强核心引领力,加快打造产业格局新、发展活力新、城乡面貌新、人民生活新、干部形象新的“五新贵池”,确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党的建设新篇章。

党建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殷汇镇:十年奋进谱新篇 千年古镇正青春

  殷汇镇地处贵池西南,依山枕河、水陆通达,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商贸重镇、文化名镇。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立足思路清晰的发展方向,殷汇镇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守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和“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开创了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十年来,殷汇镇始终将经济发展作为兴镇为民的第一要务,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由2011年年末的3.64亿元增加到2021年年末的9.3亿元,年均增长9.8%;财政收入由1302万元增加到6612.03万元,年均增长17.6%。为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殷汇镇深入推进“四送一服”,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保障皖宝矿业、秀山石材和金桥砂石等稳定发展,德上高速建设、318国道改道和读山湖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十年来,殷汇镇全面推进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坚定不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以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建设“生态殷汇”“美丽殷汇”“文明殷汇”为抓手,不断提升镇域品质内涵,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十年来,殷汇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医保、社保和城乡低保等四大保障体系,实现全镇人口全覆盖;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全面巩固,11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802人全部脱贫摘帽,5个边缘村全部退出,更多群众在民生事业发展中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十年奋进谱新篇

殷汇镇

千年古镇正青春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文旅融合风帆劲 千年诗村绽芳华

  据史书记载,公元845年春,时任池州刺史的杜牧挥笔写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名篇,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使得池州秀山门外的杏花村这一乡野茅舍酒肆从此饮誉天下。后又有诗曰:“郡楼高出秀山门,古迹今时不可论。杜牧当年有名句,独唱城外杏花村。”抒发了千百年来的池州人民因杏花村而自豪之情,杜牧吟出了江南清明时节醉意朦胧的雨、花、人、酒,也吟出了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文旅振兴战略要求,加快推进我区文旅资源开发,狠抓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提质升级。2012年3月,为盘活杏花村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唱响“千古杏花村”品牌,池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池州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指挥部,与此同时,在主城区西郊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以古杏花村为基础,开工建设杏花村文化旅游区。2013年5月,池州市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管委会成立,作为贵池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的建设和管理。


  经过十年建设发展,“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村”的诗意景观已得到初步的显现,杏花村也已成为贵池文化旅游的一张“金名片”,成为池州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池州和贵池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


  截至目前,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已相继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区核心区、全国优选旅游项目、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并成功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省级湿地公园、研学旅行基地、体旅产业基地、千年古村落等品牌。一组组数字、一项项成绩见证着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前进的铿锵脚步。如今漫步在杏花村内,杏树成林、溪流纵横,仿古建筑错落有致,满富活力的杏花村,正以与众不同的古韵气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回望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从曾经的一片荒芜到现在的满目苍翠,十年建设发展,十年步履铿锵,现在的杏花村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如今,文旅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正是杏花村的一个新机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文、游、医、养、学’全产业链发展,以文促旅、以旅载文,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推动我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创新发展。”池州市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湖光山色

百舸争流

杏花村里的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