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銅陵市郊區:全面提速建設 譜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5年11月18日09:5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交通建設,印証著一個地區的發展脈搏與民生溫度。“十四五”期間,銅陵市郊區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持續強樞紐、惠民生、提速度,在高速公路、國省干線、農村公路等建設上多點突破,不斷優化交通設施網絡,推進全區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航拍G347一級公路改建工程(無為至普濟圩段)。

航拍G347一級公路改建工程(無為至普濟圩段)。

G347一級公路改建工程(無為至普濟圩段)目前已完成主路基路面施工,正在進行綠化、交安、基墊施工,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據中交三公局銅陵公路總承包項目部書記劉寧介紹,該項目於2023年6月9日開工,全線按照一級公路雙向4車道標准建設,計劃2025年12月中旬就能預通車,實現提前半年完工。

據了解,G347一級公路改建工程(無為至普濟圩段)起於銅陵市與無為縣交界的灰河鄉,路線穿越普濟圩,自北向南止於G3京台高速立交,與樅陽縣境內的G347順接,路線全長14.3公裡,設計時速每小時80公裡。該工程是G347大通道的組成部分,是銅陵市提升區域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脈。“項目建成后,將極大完善城市骨干路網,對內有效緩解交通壓力、優化空間布局,對外強化與合肥都市圈和長三角的快速聯通,顯著提升區位優勢。”劉寧表示,作為一條產業升級的“黃金通道”和惠及民生的“幸福大道”,項目將為沿線產業集聚、物流降本增效和城鄉融合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五年來,郊區以重大交通重點工程為抓手,強化交通運輸的支撐作用,公路網絡不斷織密織強。“十四五”期間,郊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38億元,新增高速公路28.61公裡。

航拍周潭鎮周老路。

航拍周潭鎮周老路。

起於周潭大橋、止於施灣村界牌組的周潭鎮周老路,全長9.252公裡,是周潭鎮東部三個村近兩萬名老百姓通往周潭街道的唯一主干道路。“周老路原有水泥路面於2006年建成,路面狹窄,道路破損嚴重,逢年過節車輛擁堵嚴重,群眾出行也有較大的安全隱患。”周潭鎮交通辦主任周為賢說,自今年3月起,周潭鎮將周老路鳳凰村段、楓林村段共計4.47公裡的原道路進行施工,將路面拓寬至6.5米,對局部低窪段進行水穩層填充,澆制20cm厚水泥混凝土路面后,再進行“5+3”白加黑瀝青混凝土路面澆制,同時,對臨崖臨水路段進行了交通安全處理。

“目前,周潭鎮已經完成了2025年度的升級改造項目,並於8月竣工交付使用。計劃於2026年對周老路施灣村段道路進行升級改造,爭取在2026年汛期之前完工。”周為賢說道。

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管護。五年來,郊區持續按下農村交通發展“加速鍵”,統籌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不斷提升公路通行條件和交通服務質量,一條條拓寬硬化的農村公路,不僅破解了群眾“出行難”的痛點,更打通了鄉村產業發展的“致富路”。目前,全區農村公路通車裡程達861.345公裡,自然村道路硬化率達100%,逐步形成以G3銅陵公鐵大橋、天天高速等高等級公路為主骨架,10條縣道、35條鄉道和975條村道為支線的網絡縱橫交錯、干支相連、外通內暢的綜合交通網。

回顧“十四五”,郊區交通發展成績斐然。展望“十五五”,郊區將繼續堅持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適度超前,推動交通發展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我們將緊扣一體化擁江發展,加快構建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加速交通強區建設,圍繞‘服務大通道、暢通內循環、提升基礎網’的工作思路,通過構建‘外聯內暢、銜接高效’的現代化交通體系,統籌‘一江兩岸’協調發展,支撐全區經濟的快速發展。”郊區交通運輸局局長潘登表示。(汪遠 文/圖)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