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旌德:系統推進河湖管理保護 構建水清岸綠生態新格局
近年來,宣城市旌德縣始終圍繞“如何實現河庫塘渠有效管理、系統治理與長效保護”這一核心課題,聚焦重點難點,持續創新機制,以“清四亂”專項行動為牽引,全面壓實河長制責任,統籌推進管水、護水、治水各項工作,水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水生態活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持續提升。
健全制度體系,夯實管理根基
旌德縣率先建立並完善河庫警長制,由森警大隊牽頭,多級警長協同聯動,聯合環境、農業農村、林業等多部門力量,創新推行“生態警務+旅游警務”模式。通過“車巡+步巡”“重點區域+重點時段”相結合的方式,常態化開展生態巡邏、河道巡查、垂釣勸導與禁捕宣傳,推動生態警務深度融入基層治理,全面提升河庫管護效能。
旌德縣檢察院設立“生態檢察辦案組”,構建“恢復性司法實踐+專業化法律監督+制度化機制建設”三位一體的生態檢察模式,實現懲治犯罪與生態修復的有機統一。
2025年以來,共辦理生態環境類刑事案件4件、公益訴訟5件,其中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件,通過認購碳匯1161.806噸,履行生態修復責任,並向相關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2份,推動問題整改與風險防控。
協同管護推進,注重標本兼治
嚴格落實省河長辦《關於進一步強化河湖治理與管護協同的意見》,在徽水河、方塘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項目中,嚴格執行初步設計規范,確保工程實施與管護要求無縫銜接。同步推進徽水河等重點河段的系統清理,組織專業力量清除淤積與漂浮物,保障河道暢通、水質改善,推動流域生態環境整體提升。
推行專業管護,發揮示范效應
建立健全水庫物業化管護機制,對全縣57座水庫實施標准化、常態化維護,定期開展壩面除草、涵閘設施檢修及溢洪道清障,確保工程安全與防洪效能。旌德縣已成功創成安徽省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省級示范縣。在基層層面,整合鎮村力量與生態護林員、河道保潔員等資源,構建“網格化+常態化”管護體系,實現河庫塘渠全覆蓋、無死角管理。
創新調解機制,促進源頭治理
依托“六尺巷”文化智慧,創新推出“兩水調解”基層治理模式,入選全省基層治理典型案例。以“井水不犯河水”為文化內核,倡導“各守其分、互諒互讓”治理理念,在朱旺村“九井十三橋”景觀區設立“百姓說事點”,三年來成功調處糾紛百余起。全縣建成鎮村兩級調解組織78個,形成“縣統籌、鎮落實、村執行”三級體系,整合司法、村委、鄉賢等力量,組建專業調解聯盟,設立環保、醫患、物業等9類專調組織,配備專兼職調解員379人、法律明白人433人。打造“老支書”“老總管”等特色調解品牌13個,截至今年10月,累計化解糾紛1204起,成功率達99.75%,信訪總量同比下降15.19%。
深化宣傳引導,營造共治氛圍
廣泛開展涉水法律法規宣傳,結合典型案例曝光,增強公眾水環境保護意識,形成全社會關心、參與、支持河庫治理的良好局面。縣檢察院結合環保主題開展巡河行動,組織志願者參與河庫管護,利用巡回法庭、下鄉普法等渠道宣傳河長制。依托村社LED屏、廣播及護林員巡護,結合“世界濕地日”“安徽濕地日”等節點,深入開展濕地保護宣傳教育,提升公眾認知,營造濕地可持續利用的社會氛圍。
旌德縣將以更高標准、更實舉措,持續推進河湖管理保護工作,努力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和”的生態宜居樣本。(蔣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