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國內首創!合肥淮南路斜拉橋成功轉體

2025年11月18日11:2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2025年11月18日凌晨1點40分,經過120分鐘的連續精准作業,由合肥城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投資、安徽上鐵地方鐵路開發有限公司代建、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設計施工、上海華東鐵路建設監理有限公司監理的合肥市淮南路獨塔雙肢雙索面斜拉鋼箱梁橋順利完成轉體,標志著該橋主體結構實現關鍵突破,為全線貫通奠定堅實基礎。該橋不僅是國內首創新型預應力拉索跨鐵路大坡度、非對稱、曲線寬幅鋼箱梁斜拉轉體橋,更是在結構體系、材料應用與轉體控制等方面實現多項技術突破,整體技術水平位居國內前列。

合肥淮南路斜拉橋成功轉體。

合肥淮南路斜拉橋成功轉體。

作為合肥市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節點工程,淮南路涉鐵工程北起北二環,南至鳳台路,全長661.5米,規劃為城市主干道,雙向六車道,建成后將顯著優化北部片區路網結構,有效緩解交通壓力,進一步提升合肥作為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

橋梁採用新型高強低鬆弛鍍鋅 Φs15.7 mm PE 鋼絞線斜拉索,是國內首次將該型號拉索應用在高應力幅場景,填補了相關技術空白。其獨特的“獨塔雙肢雙索面”結構,結合大縱坡、非對稱、 曲直線組合及41米橋面寬,在受力平衡、線型控制與轉體穩定性方面實現多系統創新,結構體系規模位居安徽省首位。

合肥淮南路斜拉橋成功轉體。

合肥淮南路斜拉橋成功轉體。

轉體橋橫跨合武繞行、合蚌客專、淮南鐵路等4條鐵路干線,轉體總重量1.9萬余噸,順時針旋轉54.4°。面對鄰近鐵路施工安全風險高、精度控制難等多重挑戰,項目團隊採用“先平行於鐵路建造,后平面轉體”的施工方法,結合BIM技術和三維可視化交底,攻克了高精度球鉸安裝、高塔柱施工與鋼箱梁線形控制等一系列難題。通過遙感傳輸技術對轉體過程進行實時監測與預警,最終實現梁體“零誤差”精准對接、全過程安全可控。

淮南路涉鐵工程的建設完成后,將進一步提升合肥北部區域與主城區的交通聯系,完善城市骨干路網,助力提升合肥在全國交通格局中的節點功能,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王曉龍、吳迎香、劉志旭 文/圖)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