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郎溪:黨建引領“五個一”工作法 提升小區治理效能
今年以來,宣城市郎溪縣郎步街道探索推行以黨組織為核心引領的“五個一”工作法,通過有機整合各方資源,有效提升小區治理效能,顯著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織密一個治理網絡,筑牢小區治理戰斗堡壘。按照“多格合一”標准,街道成立48個小區(網格)黨支部,按每人聯系30-50戶的標准選配643名樓棟長,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長-居民”五級治理網格,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其中水雲間小區共有樓棟長7名。通過擇優選拔社區工作者、業委會成員、熱心黨員擔任小區(網格)黨支部書記,目前48名黨支部書記中包含社區工作者15名、業委會成員6名、熱心黨員27名,強化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水雲間小區黨支部書記楊在平同時擔任業委會成員。街道堅持社區干部定期走訪群眾“四項措施”(看、聽、送、解),要求每周走訪群眾不少於10戶、累計時長不少於2小時,確保半年全覆蓋走訪,做到基本情況、重點情況、熱點情況、難點事件“四項掌握”和小區違建、不穩定因素“兩個及時報告”。
建強一個自治組織,充分激發小區自治活力。通過社區干部摸排、居民推薦和自薦等多種渠道,街道在小區內選取懂政策、善溝通、樂奉獻的居民組建業委會,同時推動黨員擔任業委會成員,目前業委會覆蓋率達100%,203名業委會成員中黨員131名,佔比64%。街道通過評選表彰優秀業委會、推廣典型案例形成示范效應,同時對履職不力的物業公司實施審計、清退等約束措施,確保業委會規范高效運行,福海花園、靜湖華府小區先后創成省級“皖美紅色物業”示范小區。業委會主動收集矛盾、建立台賬、逐項銷號,今年以來共收集問題325個,化解物業矛盾320個,化解率達98.5%,如水雲間小區業委會督促開發商組織專業施工團隊,對地下車庫地面全面檢查與維修,解決了電動車地下車庫揚沙問題。
打造一處服務陣地,持續延伸便民服務范圍。對照“八建八有”要求,街道結合地理布局、人口結構、居民需求科學劃分片區,明確各黨群驛站的點位、規模和服務功能,建成24個小區(網格)黨群驛站,總面積達1375平方米,覆蓋街道所有小區(網格),打造集便民代辦、老年活動、兒童閱讀、新就業群體休息於一體的綜合性陣地。由街道牽頭聯合各社區開展實地調研,合理設置居民議事場所、特色功能場地等,高標准建設建平社區水雲間、中港社區靜湖華府、北港社區碧桂園、北港社區靜雅小區等4個黨群驛站,努力實現“一驛站一特色”。通過組織開展傳統節慶、文體娛樂、親子互動等個性化服務和活動,有效提升小區“微治理”水平,今年以來已累計開展各類活動130余次。
培育一支共治隊伍,凝聚多方治理合力。街道聯合樓棟長、物業企業員工、警務人員、黨員干部、“五老”人員、志願者等,構建多元共治服務隊伍,以小區黨支部為引領明確各類人員職責分工:樓棟長負責政策宣傳、民情收集,物業企業員工負責日常巡查、維護檢查,社區警務人員提供治安服務,黨員干部亮身份、作表率,“五老”人員調解矛盾、疏導民意、勸導文明,社區志願者補充后勤保障。目前街道及社區共有6支特色志願服務隊,分別是“理響郎步”志願服務隊、“銀齡”志願服務隊、建平社區“愛心來敲門”志願服務隊、中山社區“暖鄰”志願服務隊、北港社區“領航者”志願服務隊、中港社區“幸福鄰裡”志願服務隊,主要在理論宣講、文化宣傳、愛心幫扶、群防群治等方面發揮作用,其中“領航者”志願服務隊獲得市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優秀獎。圍繞服務隊伍建設,街道持續加強培訓和激勵,已針對服務技能、溝通技巧、應急知識等開展培訓15次,評選“最美樓棟長”41人,宣傳先進事跡21人次,不斷提升隊伍專業化能力和服務水平。
推行一項協同機制,推動小區治理提質增效。街道建立“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四方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參會人員、會議頻次和議事流程,由社區黨組織牽頭每月定期召開,緊急問題隨時議,邀請相關方列席,形成民主協商機制,今年以來累計召開聯席會議225場次。會議聚焦民生關切,重點協商解決兩類事項: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如小區物業選聘、電動自行車充電棚建設、架空層安全隱患整治、車輛亂停亂放治理等﹔日常管理事項,如電梯維保、公共收益公示、綠化養護、噪音擾民等。通過機制運行有效協商解決各類小區治理難題698個,其中2個小區完成特色架空層改造,9個小區完成消防隱患整改,為小區增設21個充電棚,實現“小事即時解決、大事協同解決”的閉環管理。(胡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