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以專業精度提升養老“溫度”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完善城鄉養老服務網絡,加強公共設施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發展醫育、醫養結合服務。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體系,擴大康復護理、安寧療護服務供給。安徽省從推進公辦養老機構體制機制改革、增加護理型床位、對養老機構進行等級評定等方面著手,持續推動優化機構養老服務供給。目前,全省農村敬老院公建民營比例超過60%,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從2020年的42%提高到71.6%,全省獲得評定等級的養老機構1716家,佔比64.9%。
11月12日上午,天空湛藍,陽光明媚。在阜陽市紅葉林老年護理院內,幾十位爺爺奶奶坐著輪椅在草坪上晒太陽,一些身體比較硬朗的爺爺奶奶則在音樂伴奏下舞起了彩帶龍,現場氛圍熱鬧又溫馨。
“我們是2010年開業的公建民營養老院,2014年轉型為護理院。”紅葉林養老創始人付林告訴記者,院內目前入住470多位老人,配備500張床位,其中護理型床位450張,包括5名醫生在內共有20位醫護人員。
“我父親處於阿爾茨海默病末期,嚴重記憶喪失,臥床不起。”在院老人家屬侯先生告訴記者,父親送到這裡3個月,身上沒再長過褥瘡,這裡護理專業,花費也比在家裡請護工低。
肥東縣石塘鎮養老服務中心的前身是石塘鎮敬老院,2020年開始公建民營,引入安徽九久夕陽紅集團專業運營,現有96位老人入住。九久夕陽紅的入駐,帶來了運營理念的更新和服務的升級。“我們採用集團統一設計的菜譜,每周都會更換菜品,做到口味多樣、營養均衡。”石塘鎮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俞大妹介紹。“現在早餐的花樣比以前更多了。”在這裡住了15年的韋身前老人說。
記者注意到,雙人間的房間裡干淨整潔,走廊的牆面都做了特殊處理,不僅安裝扶手等無障礙設施,還鋪設了專業的防火材料。房間的梁上也裝上了消防噴淋設備和煙感報警器。
“這是我們去年11月做的消防改造。”石塘鎮副鎮長周晨鑫對記者說,這幾年,每年都會有專門的資金對院區的硬件進行改造提升,讓老人住得更放心、舒心。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安徽省60歲及以上人口共有1348.9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22.03%,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960.1萬人,佔總人口的15.68%,已邁入國際通行的“中度老齡化社會”。
面對現代家庭小型化、子女異地就業等現實,傳統居家養老面臨支持不足問題,失能失智老年人護理更需要專業力量介入,提供針對性支持。發展機構養老成為補齊家庭照護短板、滿足多元養老需求的必要舉措。
據了解,目前安徽省養老機構總數2644家,床位31.7萬張,其中農村敬老院1433家,床位15萬張。安徽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代祥華表示,將把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落實到工作實際中,提高養老機構醫康養服務能力,支持養老機構根據條件和需要設立護理院、康復醫院、醫務室、護理站等,強化失能失智老年人專業照護功能,引導具備條件的養老機構開辟認知障礙照護專區,讓特殊老年群體得到更具針對性的關懷與照料。
在農村養老服務提質方面,一系列優化舉措也將同步推進。代祥華介紹,針對部分建成時間較長、設施老舊且存在安全隱患的農村敬老院,將加大投入力度推動提升改造,切實改善農村養老服務的硬件基礎。與此同時,積極探索縣級民政部門直管、國有企業參與運營、公建民營等多元運營模式,提升服務管理質效,讓農村老年人也能共享優質、可靠的養老服務資源。(記者 劉良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