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南陵:最是鄉音暖人心

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
2025年10月03日11:0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吹拂著桂香四溢的秋風、體驗著鄉村文旅的業態、感受著家鄉南陵的巨變……

國慶中秋長假前夕,安徽蕪湖市南陵縣邀請了11名南陵籍在外人才代表回鄉“小聚”,在老家開了一場金秋座談會。

月近中秋分外明,人到家鄉情更濃。

座談會以“金秋月明雁南歸 才聚春谷促發展”為主題,有來自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產業領域的創業人才代表,也有活躍在金融領域的南陵籍專家,還有高校教授、梅花獎獲得者等各領域人才。

座談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掏心窩”的話,鼓舞了在場的每一位人才代表。

南陵籍在外人才金秋座談會。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南陵籍在外人才金秋座談會。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我是以學生的身份回到家鄉,特別感謝南陵中學對我的培養。”來自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系的張一慧首個發言,不僅分享了他的求學歷程,也對母校未來發展提出了誠懇的建議。

他表示,學校向來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也一直重視文化建設,希望母校能在未來文化培養方面更加出彩,以文化人,感染更多的南陵學子。

如今在清華大學教書育人的張一慧,已經桃李滿園,他不僅培養了16名博士,還帶出了18名博士后,其很多學生都在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任職。

樹高千尺,常思落葉歸根。家鄉的發展凝聚著南陵籍在外人才的期盼和關注,家鄉的未來同樣需要他們的融入和參與。

老家在三裡鎮的楊愛喜,雖外出多年,但一直心系家鄉。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些年家鄉變化日新月異、有目共睹,我要麼在南陵,要麼在杭州,基本是兩頭跑。”

此番回鄉,身為浙江大學兼任研究員的楊愛喜,還帶來了自己的團隊。在他看來,不論是制造業,還是旅游業,都要把場景作為產業發展的切入口,以場景帶動產業,繼而延伸上下游產業鏈。

從許鎮鎮走出去的俞學文,曾經是南陵的“小學霸”,留學回國后,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任教。他說,作為一名南陵人,當年中學養成能吃苦、有韌性的拼勁,讓他受益至今。

經濟學是俞學文的教學方向,他長期致力於產業鏈政策的研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頗有建樹。他以哈爾濱的冰雪經濟、淄博的燒烤經濟為例,闡述了地方政策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設立首席企業服務官、劃分政策試點安全區……為重點企業和產業提供政策支撐,進一步提升政策的透明度和通達度。”俞學文建議道。

一場座談會,把脈南陵發展的不僅有高校學者,還有企業大咖。

“近鄉情更怯,坐在這裡,更多的是一份聆聽和學習。”一上來,南京四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志慧謙虛道,“作為一家制造業企業,希望能夠與南陵攜手,在綠色發展道路上,賦能家鄉發展。”

和許多高校老師不同,老家在弋江鎮的楊志慧,既是創業領域的“老大哥”,也是技術攻關的“領頭羊”。多年來,他深耕能源領域,去年企業產值達到4.5億元。

分享完創業心路歷程后,楊志慧向與會的人才和專家們共勉道,“期待能找到合適的方式,用自己的行業儲備和經驗積累,為家鄉盡一份心、出一份力。”

人以城聚,城以才興。隻有重視人才,才會擁有更強勁的發展動力,才能搶佔產業發展的先機。

國慶遇上中秋,月圓人團圓。座談會之前,南陵縣還特地組織大家到桂花縈繞枝頭的板石嶺打卡,用腳步丈量家鄉發展,提升歸屬感和融入感。

“南陵正處於奮起趕超、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尊重人才。”座談會上,南陵縣委書記楊紹華發出誠摯邀請,希望大家做家鄉發展的“智囊團”、家鄉招引的“推介官”、家鄉形象的“代言人”,多為南陵建言獻策、多為南陵牽線搭橋、多為南陵宣傳發聲。

(責編:黃艷、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