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向“新”而行 以“質”致遠

安徽向前丨六安霍邱:智創合作 集群進滬

人民網記者 周坤
2025年09月15日11:1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提起養雞場,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是雞糞遍地、氣味難聞的畫面。

然而,9月10日,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的安徽牧翔禽業有限公司標准化養殖基地,記者卻見識了另一番景象——這裡聞不到異味,蛋雞甚至過上了“數字生活”。

走進雞舍,層疊式雞籠整齊排列,自動喂料機緩緩運轉,溫濕度、通風和光照全部由中央控制系統一鍵調節,一名工作人員就能輕鬆管理數萬隻雞的“飲食起居”。依托物聯網、大數據和自動化設備,傳統養雞業已轉型為高效、智能的現代農業典范。

“現在每天能產出100萬枚雞蛋,這放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這一切都得益於智能化設備和技術,管理更輕鬆,養殖成本降低,效益也大幅提升,我們真正走上了智慧養殖的致富之路。”安徽牧翔禽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馬國勇表示。

每個雞蛋都帶有二維碼,便於源頭智能追溯。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每個雞蛋都帶有二維碼,便於源頭智能追溯。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智慧養殖實現了雞蛋“產得多”,但如何讓雞蛋“賣得好”?

馬國勇指出,從“豐收”到“增收”,滬皖合作機制為公司發展帶來了關鍵轉變。

2022年,《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出台,上海與六安的對口合作正式提升至國家層面。借此契機,霍邱縣農業部門帶領養殖企業赴上海,與多家農產品銷售企業洽談對接。

然而,霍邱雞蛋打入上海市場並非一帆風順。

“起初與上海一家企業餐飲渠道合作,第一批雞蛋發過去后,檢測出抗生素,全部被退回銷毀。”馬國勇坦言。

為此,企業先后投入2.2億元完成智能化改造,並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聯合高校開展品種選育與技術攻關,推出“葉黃素雞蛋”“無抗雞蛋”“可生食雞蛋”等高附加值產品。雞蛋價格也從最初每枚不到6毛,提高到最高2元。

工作人員檢查剛剛生產的雞蛋。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工作人員檢查剛剛生產的雞蛋。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牧翔禽業的發展是霍邱禽蛋從“散、小、弱”走向“集約化、智能化、品牌化”的縮影。

經過三年多努力,霍邱禽蛋逐漸打開上海市場,目前已設立9家銷售網點,與多家高校、企事業單位、餐飲及食品加工企業建立起直銷網絡。

“僅去年,霍邱禽蛋綜合產值就超過20億元。現在每天銷往上海的雞蛋達200萬枚以上。今年以來,霍邱雞蛋在上海賣了6000多噸,同比增長8%。”霍邱縣畜牧發展中心副主任呂李明說。

在滬皖合作機制下,霍邱縣朗德鵝產業也借勢崛起。

在霍邱縣孟集鎮,朗德鵝已形成從育種、養殖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這裡不僅是全國最大的鵝肥肝生產基地,年產值達18億元,還通過引入法國種源和科技合作,突破“卡脖子”問題。安徽鴻鵠朗德鵝育種科技有限公司的投產運營,推動產業走向高端。

此外,還有霍壽黑豬也在政策與科技雙輪驅動下煥發新生。安徽安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18個黑豬產品獲國家綠色認証,戶胡鎮保種場正積極申報國家級核心育種場和疫病淨化場示范點,逐步構建起品牌化、精品化的現代畜牧體系。

俯瞰霍邱縣高標准農田。人民網 郭昊攝

俯瞰霍邱縣高標准農田。人民網 郭昊攝

呂李明表示,“十四五”期間,霍邱縣畜牧業總產值達50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44%,肉類產量達18萬噸,禽蛋產量達6.5萬噸。

在他看來,亮眼數據的背后,是一條清晰的農業現代化路徑:政策引導搭建框架,科技賦能提升效率,市場合作擴大銷路,品牌建設提升價值。

從“一盤散養”到“集群進滬”,從“低附加值原料”到“高端品牌產品”,霍邱農業正在智慧賦能和區域協同中,走出一條內涵式、高質量的發展新路。

點擊進入專題

點擊進入專題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