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雨山區:“算”出生產力 “智”鏈新生態

圖為馬鞍山圖靈小鎮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機房。
寬敞明亮的機房內,高大的機櫃整齊排列,服務器高速運轉,指示燈閃爍不停,海量數據信息在這裡計算、傳遞……
7月9日,走進位於雨山經開區的馬鞍山圖靈小鎮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神秘感與科技感扑面而來。數據洪流在光纖中澎湃涌動,正在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算力支撐。
“工業時代靠電力,數字時代靠算力。為讓廣大中小企業‘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算力資源,我們已完成200P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未來算力規模將達到1000P。同時,我們還通過提供定制化算力租賃服務,實現先進算力的普惠供給,為轄區及周邊企業提供算力服務。”馬鞍山圖靈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石磊介紹道。
算力服務,只是馬鞍山圖靈小鎮的“冰山一角”。
圖靈小鎮是新華三集團打造的以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為核心發展方向的特色小鎮,計劃在全國十座城市進行布局。其名字源於被稱為“人工智能之父”的艾倫·麥席森·圖靈。從創建之日起,“人工智能”“數字化”便寫入了小鎮的基因。去年8月,圖靈小鎮正式落戶雨山經開區,這也是全省唯一的圖靈小鎮。
“馬鞍山圖靈小鎮將依托當地產業、區位等優勢,通過打造‘算力調度、場景共創、創新體驗、產業孵化’四大能力中心,以算育業、以智賦產,構建集研發、孵化、應用和服務於一體的AI產業生態圈。目前,小鎮已集聚鵬銀數據、開普雲等多家生態圈伙伴企業。”石磊表示。
“人工智能的價值在於應用,讓‘科技之光照進現實’。”在小鎮創新體驗中心,石磊向記者演示正在進行調試的“雨小智”政務引導一體機。
一人高的立式屏幕上,數字人“小雨”形象逼真。“小雨,小雨,我的身份証丟失了,如何補辦?”隨著提問話音落地,“小雨”在短短幾秒內便語音答復了詳細的辦理指南,並同步在屏幕上顯示出實時排隊人數、預計等待時間和動態導航路線。“這款一體機以DeepSeek-R1滿血版為技術底座,搭建政務服務本地知識庫,將放置在政務服務中心內,為辦事群眾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精准的服務。”石磊說,小鎮將重點打造城市治理智能化、智能制造模型化、教育系統科技化三大應用場景,更好賦能千行百業、便利千家萬戶。
“未來,小鎮將通過政府搭台、企業搭鏈、創新搭伴、應用搭車,在協同創新、數智賦能、生態集聚上下功夫,構建國內有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石磊表示。
小視科技、開普雲信息……一家家行業頭部企業競相落戶、茁壯成長,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各業落地應用、大顯神通,展現出雨山區向“智”而行的“速度與激情”。
作為馬鞍山人工智能視覺大模型省未來產業先導區的籌建主體,雨山區通過實施空間、科創、人才、基金、場景、數智等六大賦能行動,不斷拉長產業鏈、構建生態圈,現已集聚人工智能產業相關企業近30家。其中,在基金賦能方面,通過省、市、區三級聯動,全面構建“2+N”母子基金體系﹔場景賦能方面,舉辦多場對接、推介活動,梳理數十項場景應用清單和能力清單,以場景應用為牽引推動產業發展提速成勢。
“頭部企業接連落戶,有力帶動了生態圈企業集聚,同時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也為傳統產業提質升級注入了強勁動能。”雨山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超表示:“我們將在‘雙招雙引’、場景創新賦能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推動產業集群發展,不斷創優先導區建設,確保高質量完成省級創建目標。”
縱觀全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燎原之勢”已顯。截至目前,全市已集聚人工智能產業鏈企業150余家,納入省“雙招雙引”平台的人工智能落地項目數69個,投資額達237.8億元。
“今年6月,我們出台了全省首個地市層面的‘人工智能+’實施方案,深入實施底層能力支撐、場景融合攻堅、全面生態構建三大工程,加速提升我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能級。”市科技局三級主任科員、人工智能專班負責人楊晴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優化產業生態、強化要素供給,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以未來產業開創產業未來、城市未來。(記者 劉挺 陶志堯 季晨辰 高陽 通訊員 謝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